新闻热线
征稿启事
首页
新闻聚焦
魅力书屋
美丽乡村
好书荐读
乡村文旅
法治乡村
乡土文化
农家特品
首页
>
乡村文旅
张慧:黄河澄泥砚传人的传承和创新
“80后”的张慧从小就生活在黄河岸边,父母是业内有名的工艺大师张存生和王玲。家族的传承让她早早接触上这门手艺,十几岁就开始参与澄泥砚的制作。虽然承袭了家传,但张慧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澄泥砚...
来源:中新网 | 2022年07月01日
苏童:我的读书生涯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阅读中你的兴奋点往往会被触发,那就给你带来了愉悦。那种进入作品的感觉是令人心旷神怡的。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7日
朱永新:我是行动的理想主义者
作为读书人的朱永新,他读陶行知、叶圣陶、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著作,孜孜不倦地连续写了十几年的读书笔记,带领父母、老师们和大师对话;他曾经以每天读一本童书的速度,连续读了2000多本,每篇写下...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20日
贾平凹:我这辈子,最下功夫的是作家这个角色
一个作家写一辈子,他写什么,能写成什么样子,都有宿命的因素。
来源:《作品》 | 2022年06月13日
谢冕:一生愿作诗歌的义工
谢冕不喜欢唱老歌,不喜欢说旧事,也不喜欢絮絮叨叨。他喜爱“二十岁教授”的称呼,欣赏“老顽童”的谑称,但他不是浅薄的乐观主义者,因为他对世间的苦难早已洞彻于心。
来源:北京日报 | 2022年06月07日
孙燕华:我眼中的瞿独伊
秋日的阳光坦诚而洒脱,它照着依旧葱郁却已初现斑斓的树叶,与此同时,又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树影。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树荫下亲切地交谈。
来源:北京晚报 | 2022年05月23日
追忆秦怡的“青春之歌”
1922年1月,秦怡出生于上海。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上海,秦怡在家门口目睹炮火纷飞、血肉模糊的场面,她渴望救死扶伤,并很快行动起来,到战地协助红十字会工作。
来源:新华社 | 2022年05月11日
李克瑜:为起舞者着色彩
93岁的她是新中国最早一批舞台美术设计师之一,在服饰设计领域留下了超过一个甲子的奋斗足迹,曾为《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设计演出服装。无论之于何种角色,她都能找到最精准的服饰元素诠释它的价值和...
来源:光明日报 | 2022年04月21日
刘守华:深潜于民间故事,沉醉于泥土芬芳
87岁的他,深耕民间文学60余载,为中国民间故事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近日被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荣誉称号。他认为,民间文艺的无限风光在乡村,创造和传播民间文艺的主要是农...
来源:光明日报 | 2022年04月15日
黄豆豆:舞出时代风采
12岁开始学习舞蹈,18岁走上工作岗位,从一名舞蹈学员到一名舞蹈演员、舞蹈编导、艺术总监,黄豆豆推出了《醉鼓》《秦俑魂》《闪闪的红星》《甲骨文》《墨舞》《保卫黄河》《庄周梦》《忆张思德》《盛世鼓...
来源: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12日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