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书荐读> 详情
源自额济纳河畔的国宝故事——长篇小说《烽火汉简》出版
2025年10月22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双桐

     这是作家出版社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独特的题材和视角讲述了一个抗战时期关于汉简的传奇故事。


     简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存在。“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从殷商至东晋末年长达1,500多年的时光里,简牍是方块字的主要载体,是中国书籍的基本形态。

shu.jpg

     以朝代计,汉简的数量最巨,内容也最为丰富。在汉简中,又以居延一带出土的汉简量最大,故事最为精彩。


     宝物往往出自宝地。额济纳河古老、神奇,发源于祁连山,穿越山峦、戈壁、沙漠,最后注入居延海,又叫弱水、黑河,河畔有长城、烽火台,有长河落日,有黑水城,有胡杨林,有霍去病、李广留下的足迹。1930年,超过1万片的居延汉简在额济纳河流域出土,声播海内外。惜乎这些汉简生不逢时,甫一现世,黑雨恶风便扑面而来:遇土匪而险遭不测;外国人行讹诈而欲运往他国;汉奸施奸计上下其手;不法商人虎视眈眈……


     在历经百般艰难之后,居延汉简入藏北京大学,并经学人做了初步整理。不料更大的危险如山崩海啸而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在占据北京之后,对垂涎已久的居延汉简伸出魔掌,派出鹰犬进行搜寻,加上又有汉奸为虎作伥,这使汉简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落入敌寇之手。


     在国宝面临险境绝地之际,以北大学人为首的一群中华文化人慨然奋起,以爱国情怀、文人担当和大智大勇,踩艰难于脚下,置生死于度外,将这批汉简移出已被日本兵控制的北京大学,既而精心策划,运至已沦陷的天津。又在日本人察知汉简踪迹、在天津布钩撒网的危急情势下,巧妙运筹,将汉简送上一艘客轮,经青岛,过上海,历波涛,迎狂风,运至香港避险。但,国家濒危,宝物焉能安然?几年后,日本人决定攻占香港,汉简又成累卵。中国学人再次向险而行,在与日本人、汉奸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搏斗之后,秘密地把汉简送上了开往美国的大型客轮,入美国国会图书馆暂避……


       遗憾的是,八十多年过去,这批汉简尚在漂泊之中。


     汉简的特质与价值,居延海边的历史与风情,爱国文人的担当与胆识,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与奸险,汉奸的猥琐与卑鄙,尽在《烽火汉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