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湖北巴东县“三治融合” 共同缔造善治之城
2022年10月0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付瑞勇 谭江华 谭珑玲

      一间堂屋,一张桌、几把木椅,审判法官端坐一排,双方当事人左右对坐,一声法槌敲响,审判法庭在农家院落开庭。


      这个“庭”专为年老、残疾、病患等特殊情况不方便参加诉讼的群体开设,可开在田间地头,也可开在堂屋小院,这就是鄂西巴东的“院坝法庭”。


      法治下沉、服务前移,一张由公检司法部门和律师服务团编织的基层法律服务网,横铺在八百里巴东,自治、法治、德治“三支桨”,正撑桨奋楫开动平安船。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湖北省巴东县,坐拥长江入鄂第一站,风光秀美的背后,经历了库区移民、高速铁路建设、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等“国字号”工程建设,也伴有矛盾扎堆“成长的烦恼”。在“一正一负”两极下,巴东在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模式下,探索出“三治融合”共同缔造善治之城的路径。


      2019年、2020年,巴东成功创建全国信访“三无”县;2021年,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政法综治考评连续三年位居恩施州第一,群众安全感测评连续五年挺进全省第一方阵。近日,记者深入巴东基层治理一线,解读“三治融合”的鲜活样本。


桨稳舵牢向前行


——点、线、面一体化  打造立体式法治宣传体系


      每年3月15日,位于巴东江北的沿渡河镇罗溪坝社区迎来一个特别的节日:民主管理日。


      这天,社区干部、居民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集体拍板社区年度“八件实事”,居民当监工按时督进度、当考官年终问成果。在民主管理日,居民们和过春节般开心。


      从干部“拍脑袋”到群众“说了算”,罗溪坝社区把“话筒”交给居民,民主法治聚来民心民意,该社区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在60余公里外的官渡口镇晴帆园社区,早晨9时30分,社区8个高音喇叭从四周传出国家最新政策、法律法规等好声音,这是社区“九点半”广播室的“喇叭普法”栏目。


badong1.jpg

晴帆社区“喇叭”普法


      晴帆园社区在易迁中诞生,成立仅2年多,是巴东第323个村(社区)。为让1000余户易迁户从住进一栋楼到拧成一条心,驻社区治理“尖刀班”成员、社区干部、社工网格员深入各自责任区域、楼栋宣讲法律常识、分享典型案例,每个网格都填满了法治思维。


      捧着“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小区”奖杯的晴帆园社区,背后也有“格格普法团”的荣光。


      普法像法治“播种机”,把法律种子撒向巴东山乡田野:“公共法律服务一日行”将律师咨询台搬到村口,“三八维权周”守护“半边天”,一群“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让群众守法、用法更“明白”……粒粒“法律种子”生根发芽,绽开“和谐花”。


      桨稳舵牢,方可风正帆悬。巴东借助“全时+全域”普法宣传立体模式,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指挥棒下,通过制作《信访需依法 非访代价大》等多起法治宣传微信推文、严厉打击“五闹三堵”违法犯罪行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让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扶正抓牢法治“方向舵”,载着“法治号”时代巨轮前行。


活力迸发越千浪


——大家的事儿大家办  “自治+智治”释放“微力量”


      “做一件好事,可以量化成分值存储、兑换物品,像存钱一样!”在信陵镇土店子村,村民有两本存折:一本存储收入,一本存储文明。存储文明的“银行”名叫土店子文明信用社。

badong2.jpg

      张文灿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


      创始人是95后村支书张文灿,他被群众称作“社长”。据张文灿介绍,文明信用社将群众文明行为量化评判、打分,由村委会集中管理账户,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肥皂、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且设置“红黑榜”,红榜一栏公布榜样人物,黑榜一栏曝光群众不文明举止。

badong3.jpg

村民在文明信用社兑换积分


      装满文明“储蓄罐”,“积”下满满正能量,一本信用存折打开了基层自治的新空间。在城市社区,信陵镇从楼栋小单元、居民小需求切入,在白土坡社区打造智慧社区试点,将网格信息、指挥平台、防范监测、居民服务搬到一张“网”上,开启社区治理“智”时代;在营沱社区试行“楼道评议会”,将调解室搬到小区楼道,居民楼上的事、楼下议,在开门说、集体议、限时办中共建微治理下的幸福圈。


      “困扰我家8年的心忧终于落地了,幸亏有您们相助!”清太坪镇核桃坪村一谭姓村民拉着老年干部向宏周的手,一个劲儿道谢。早在2014年,谭某遇到一件烦心事,他家修建一条入户公路,与邻居发生矛盾纠纷,双方关系僵持、多方调处未果。


      向宏周退休不退岗,他和一帮老年朋友加入“和事佬”人民调解队,多次和双方当事人坐在一条板凳上听心声、疏堵点,解开了缠绕八载的心结。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儿,这是“和事佬”人民调解队参与基层自治的鲜活实践。


      基层社会治理好比“万花筒”,包罗一堆大难题、大学问,但群众需求和社区功能、干部服务存在一定的不对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可或缺。


      在“大家的事儿大家办 ”基层自治工作论下,东壤口镇年轻党员下沉到当事人身边,领办矛盾化解清单;绿葱坡镇借“智治”钥匙,上紧“人防、物防、技防+保险兜底 ”四把保险锁;水布垭镇探索“纠纷调处全闭环”“奖补激励清单制”,将部门“大包大揽”变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办“,激活、释放基层自治的“微力量”。


东风劲吹好扬帆


——以榜样引爆正能量  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


      “我用一半的精力把婆婆照顾好,花一半功夫将儿子培养好,算是对社会一点点贡献吧!”金果坪乡江家村王红条捧着“最孝儿媳”的奖牌,发表这样一句质朴的感言。


      和她一样,32名最美家庭、最孝儿媳、最佳婆媳、最美庭院等代表走上颁奖台,成为乡村治理天地中最亮的“星”。


      “让每位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角!”江家村探索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实行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让榜样标杆说话、乡贤能人带动,将德治“春风化雨”效应充分释放在典型示范、正能量引爆中。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长江、清江横贯的巴东,厚植德治沃土,选树“最美乡村”、“最美家庭”、“最美巴东人”描画最美群像,让道德因子在村风正、家风好、民风淳中涵养和传承。同时,弘扬纤夫精神、绝壁天河精神、泉口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载体,让党员先锋、志愿者服务队、创业能手举起正能量旗帜,和群众外提颜值、内增气质,用德治之手勾勒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画卷。

badong4.jpg

“童伴妈妈”正在教孩子们做游戏


      在茶店子镇梅花山安易迁安置小区,132名小孩在“童伴妈妈”陪伴下阳光成长,党的理论宣讲课堂搬进楼栋,“快乐周末”、“公益电影放映“惠民活动开办在居民家门口,文明实践的活力敲开了小区“幸福门”。


      德治,让基层治理“润物无声”,关键在于树牢道德教化“风向标”。巴东在自治“内消矛盾”、法治“定纷止争”的基础上,延伸德治“春风化雨”的功能,文明风劲吹城乡,让和谐新景入眼来。


      “基层治理是一个时代命题,巴东用‘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三治’融合模式,解开了善治之城的密码,在构建‘大政法’‘大稳定’‘大治理’一盘棋下,巴东公检司法干部将当好队伍建设‘领头羊’、工作落实‘急先锋’、人民群众‘贴心人’,持续划好自治、法治、德治‘三支桨’,驶得巴东平安船。”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