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7日,湖北经济学院师生团队赴宜昌百里荒景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景区在生态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成效、运营服务与游客反馈,及其带动周边乡村振兴的实际效果展开深入调研。此次活动由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师于凡、付睿思带队,六名学生参与。
调研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展厅学习与交流访谈,系统了解了百里荒从“生态退化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历程。1965年至1985年,该区域曾因科研放牧等活动导致生态破坏。自电影《山楂树之恋》在此取景后,百里荒逐步开启生态恢复与产业转型之路。2013年至2016年,景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百里荒凭借高原草甸风光、康养资源与多样旅游产品,已成为华中地区知名的避暑休闲胜地。在参观百里荒“两山”展厅的过程中,团队进一步理解了百里荒“从百里荒到百里绿、百里美、百里富”的绿色发展路径。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景区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成为“两山”理论生动的实践样本,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刻启发。
实践团队精心设计了详细的问卷调查,涵盖了游客对景区旅游项目的满意度、配套设施的便利性、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对景区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多个维度。团队成员在景区内广泛发放问卷,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深入交流,耐心倾听游客的反馈,详细记录每一个问题和建议,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调研发现,家庭游客和年轻群体成为主力客源,短途避暑、轻量露营和亲子互动类项目需求强烈,显示出百里荒在“微度假”市场中的潜力优势。百里荒在坚持生态底色的基础上,已建立起良好的服务体系和稳定的口碑效应,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成功案例。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前往景区周边村庄走访,与村支书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景区发展对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调研发现,景区建设带动了周边农产品销售、民宿发展、旅游服务等产业,部分村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旅游服务业的转型,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显著提高了家庭收入。生态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升级、文明乡风塑造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也共同推动了区域乡村振兴进程。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是一场走进乡村、走进景区的调研之旅,更是一堂沉浸式的专业课堂。通过实地踏勘、问卷调研与村落访谈等方式,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转化为真实世界中的观察与思考,提升了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管理与乡村振兴等议题的理解力与分析力。学生纷纷表示,亲身参与调研使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到旅游发展的时代价值,也增强了将来投身文旅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此次实践,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的师生不仅为百里荒发展积累了基层调研数据与专业建议,也将“学在湖北、服务湖北”的育人理念落到实处,为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