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江苏:努力描绘文明乡风新图景
2025年08月04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江苏省把文明乡风建设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切实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行走在江苏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热气腾腾,深入基层的道德讲堂浸润人心,移风易俗的创新实践成效显着……全省上下以守正创新的智慧、润物无声的坚持,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描绘着文明乡风建设的壮丽诗篇。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第七届“文明集市”暨“智绘青山 泉心为民”五一专场草根秀活动。徐州市文明办供图。.JPG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第七届“文明集市”暨“智绘青山 泉心为民”五一专场草根秀活动(徐州市文明办供图)

  

  思想赋能展新貌 文明基因深扎根

  

  “要抓住三中全会频繁出现的关键词,用‘小切口’案例把‘大道理’讲透。”“我们可以适当融入自身角色定位,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改革带来的一系列转变。”日前,“布谷乡音”宣讲队的导师和学员们围坐桌前讨论,开展头脑风暴。为了更好地根植理论“基因”,海安市集聚“最优”群体,通过完善组织领导、配强导师团队、升级孵化体系、落实管服机制等措施,吸引优秀青年参与“讲”、学会“讲”、高水平“讲”。宣讲队中2人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多位宣讲员在省市宣讲比赛中崭露头角。

  江苏省常州市道德讲堂总堂举办“锦绣天宁 德润龙城”主题示范课。常州市文明办供图。.jpg

  江苏省常州市道德讲堂总堂举办“锦绣天宁 德润龙城”主题示范课(常州市文明办供图)

  

  “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长出‘方言版’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江苏充分发挥“青年宣讲团”“博士生宣讲团”“银发宣讲团”等分众化宣讲团队作用,43年不间断的党员冬训,逐渐演化出“云端课堂”“田间课堂”等新形态。依托遍布全省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各中心(所、站)每月开展1—2场理论宣讲活动,在全省6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等专题专栏,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歌声、笑声、诵读声,声声入耳;星光、泪光、德之光,光芒璀璨。位于常州市文化宫大成殿的全市道德讲堂总堂,常州道德讲堂建设十五周年系列活动之“示范课”精彩开课。课堂融入百姓视角,真实还原先进典型等“民星”的凡人善举、感人故事,邀请群众演员倾情演绎,让全体观众在真听、真看、真参与中感受文明新风和道德力量。全市涌现出9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33位江苏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17位“中国好人”、261位“江苏好人”,累计上万名各级各类道德典型事迹走进遍布城乡的道德讲堂。

  

  文化惠民潮起来 精神家园绽新颜

  

  “村里有个管得宽……早管邻居丢了碗,晚管干部烧错锅……”近日,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江苏省涟水县黄营镇北集社区上演。舞台下,村民早早搬来小马扎等候。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演出,贯穿了喜感十足的苏北乡土俚语,观众的叫好声不时响起。

  

  涟水县淮剧团根据群众的精神需求、审美追求、欣赏诉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创作推出了《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等多部大戏,剧中先进典型人物的塑造,成了群众的偶像、学习的榜样。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巡演。涟水县文明办供图。.jpg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巡演(涟水县文明办供图)

  

  江苏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起立体服务网络,持续开展文艺服务基层优秀舞台艺术基层演出行动、优秀文艺成果基层共享行动、“茉莉花开”百场惠民合唱辅导提升行动、“文学照亮生活”基层服务行动、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展演展示行动,建设乡镇影院394家、覆盖率达36.9%,年均组织公益电影放映19万余场,组织“送戏下乡”2.5万场。在春节、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开展“村晚”、赏灯、年货大集、非遗体验、戏曲表演、舞龙舞狮巡演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太仓市文明实践“三因制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和群体限制,因时、因地、因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1067个实践点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机融入百姓生活场景,让群众参与文明实践不再受困于时间限制。

  

  煎饼长廊旁,徐州市贾汪区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活动多姿多彩,琴书、舞蹈、柳琴戏轮番登场。一曲《汴塘煎饼》将国家级非遗和徐州市非遗结合在一起,成为当天演出的亮点之一。“今天不把别的唱,把汴塘煎饼谈一谈,传统制作杂粮面,厚薄均匀鏊子上摊……”极具地方特色的徐州琴书,悠扬地述说着汴塘煎饼的发展。不怕你唱歌跑调、不怕你跳舞乱套、不怕你自己偷笑,贾汪区百姓大舞台“人人都可上台,人人都能成为主角”,“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模式让原来坐在台下的观众成为台上光彩夺目的主角,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娱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文明乡风润无声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5A级景区申领结婚证是什么体验?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景区婚姻登记点“喜福馆”自2023年启用以来好评如潮。新人在这个融入传统婚俗文化的特色婚姻登记点,穿戴凤冠霞帔,行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沉浸式体验汉文化传统魅力。截至2025年5月,已办理结婚登记1133对,提供免费传统婚俗礼仪体验800多对。秦淮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在景区核心处建成启用集“婚姻登记、结婚颁证、传统婚俗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风体验馆,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大力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在秦淮河畔举办集体婚礼。南京市秦淮区文明办供图.jpg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在秦淮河畔举办集体婚礼(南京市秦淮区文明办供图)

  

  乡间办酒,容易出现各种繁琐杂事。搭棚子置办东西,至少两到三天,容易产生各种邻里矛盾:吃席客人的车子把村里的路堵了,迎亲的爆竹掉到了人家车子上,棚子撤掉后场地卫生一团糟,还有东家隔夜炸好放盆里的鱼,全被野猫叼了去……

  

  为了帮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方便顺利地办好宴席,2018年,常熟市辛庄镇潭荡村利用拆违腾退土地建成占地8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的“辛风礼堂”。2022年常熟市全面推广“新风礼堂”,通过村集体投入、引入社会资本等形式,尽可能通过改造旧厂房等既有设施,片区共建、毗邻共享,按需规划建设,合理约定宴席规模、标准、贺礼上限,有效减轻了村民负担。

  

  宿迁市顺应群众呼声,在全市开展“减人情负担,扬文明新风”活动,征集各类意见建议5.31万条,经过多轮酝酿讨论,制定发布移风易俗市民公约《人情新风“宿9条”》。针对大操大办和人情减负提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人情往来一二百,不把‘人情’变成债”等9条具体公约,对婚丧事宜提出一定的操办指引,对其他人情事项提出倡导性标准。全市累计签订《“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倡议书》152万份、推出“人情减负·奇葩说”“迁新房不请客”等线上线下宣传活动1400余场。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聚沙西村在新风礼堂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常熟市文明办供图。.jpg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聚沙西村在新风礼堂为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常熟市文明办供图)

  

  从长江之畔到黄海之滨,江苏文明乡风建设正以“日日新”的姿态书写时代答卷。当理论宣讲的“春风”吹绿希望的田野,当文化惠民的“甘霖”滋养精神的家园,当移风易俗的“星火”点亮文明的星空,一幅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文化振兴全景图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生动诠释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