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神农架:林海深处绽放文明花
2025年10月22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周琳

  在华中屋脊神农架的苍翠林海间,一场润物无声的文明绽放正在上演。这里不仅是北纬31°的生态秘境,更孕育出乡野阡陌的文明之花。从农家书屋的琅琅书声到积分超市的热闹兑换,从家训民宿的文化体验到跨区共治的创新实践,神农架林区以“绣花功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特色路径。

  神农架大九湖镇九湖大戏台红色情景剧演出现场.jpg

  神农架大九湖镇九湖大戏台红色情景剧演出现场(李斌/摄)

  

  文脉深耕:植文化根魂 绽乡野芬芳

  

  红坪镇以“魅力红坪·多彩四季”为品牌,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完美融合。2025年,民俗火炮吹打表演《神农架古怪多》亮相湖北襄十随神音乐节,赢得广泛赞誉。首届摄影大赛吸引区内外爱好者投稿,提升了文化影响力。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海道出深意:“我们要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风景照片,更是神农架独一无二的灵魂印记。”

  

  宋洛乡创新“一赛一会一节”活动与农事节庆深度融合,系统结合宋洛乡特有的农耕文化、民间技艺、节庆习俗与森林康养资源有机融合,创新举办乡村旅游“森”活季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乡村系列活动,让游客变身“新农人”沉浸式体验采摘、酿蜜、养鱼。“今年我们推出的八款神农五谷—‘礼’好宋洛特色农林产品,把云雾茶、条子鱼、软枣猕猴桃等包装成了网红产品,更有村干部参与带货,销售额翻了两番!”乡党政办负责人方士娟兴奋地介绍。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活了起来。

  神农架宋洛乡2025乡村旅游“森”活季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乡村活动现场.jpg

  神农架宋洛乡2025乡村旅游“森”活季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乡村活动现场(肖航宇/摄)

  

  新华镇石屋头村文化广场的顶塘鼓声已伴着村民自编的舞步穿透了山乡的寂静。王大妈笑着感慨:“以前农闲窝在家,现在广场是乐园!”全镇建成5个文化广场、9个农家书屋、1个非遗中心,实现“一村一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开展宣讲活动10余场,惠及近2000人次,村级文艺队伍自编自演,让公共文化“活起来”。

  

  文化的浸润为乡风文明打下根基,而精细化的治理实践,则让文明新风在乡野间落地生根。

  

  善治积微:汇文明溪流 树时代新风

  

  大九湖镇启动家训寻根工程,收集“晴耕雨读”“孝亲睦邻”等200余条祖训,化为木雕、竹刻艺术品。落羊河村将《朱子家训》刻上房梁,传家民宿的牌匾成游客拍照热点,带动土特产销量增长。党员联户制、诚信表现制和家风宣讲制三大机制落地生根:13名党员与民宿主结对帮扶,游客扫码评价诚信,文明民宿投诉归零,旺季需提前半月预订,家风宣讲队化解纠纷17起。

  

  阳日镇长青村推行“文明积分制”,将思想文明、环境整治等16类行为量化积分。村民张婶拿着刚用85积分兑换的洗衣液说:“参加清扫和照顾老人活动,攒下了积分,很自豪!”2024年底,该村已组织活动33次,累计发放积分32720分,村民兑换商品消耗积分25889.1分。积分如溪流汇聚成文明大河,62户“最美家庭”照亮“家家有好风”的山乡图景。

  神农架阳日镇“乡村年货集 寻味阳日湾”活动现场.jpg

  神农架阳日镇“乡村年货集 寻味阳日湾”活动现场(刘涛/摄)

  

  在下谷乡板桥河村,村民老李感慨道:“以前一年要参加十几场‘无事酒’,现在好了,婚丧嫁娶办酒席管理越来越规范,大家都轻松了。”针对跨区域“无事酒”问题,下谷乡首创“无事酒”整治区域协作机制,与巴东县沿渡河镇签订《跨区域无事酒治理协作方案》,组建由乡贤、老党员、餐饮业主构成的“跨界新风督导队”,开展抵制签名承诺活动12场。联动机制运行两年来,累计制止跨区“无事酒”18起(如劝阻巴东县沿渡河镇王某计划在下谷办的生日宴、下谷乡李某计划在沿渡河办的升学宴),为群众减少人情支出超50万元。跨区宴席举报量大幅下降73%,交界村户均人情支出减少41%,群众满意度高达96%,真正实现“整治一处、辐射双域”的治理效果,成为区域联动治理移风易俗的典范。

  

  业兴民悦:融文旅精粹 筑振兴之基

  

  当文化与治理形成合力,便为产业振兴注入动能,让文明成果真正惠及民生。

  

  木鱼镇打造“民宿+书屋”模式,建立文化名人创作基地。“神农书屋·南溪店”强化思想阵地;“枝子的花园”焕发传统活力,成为“扫黄打非”坚强堡垒;“云浮半山”讲述青年返乡创业故事;“山居岁月”体现基层治理成果。2023年文学采风活动汇聚7位作家,出版《读懂神农架悠然在木鱼》;“枝子的花园”老板创作《回到山村开民宿》,让党和政府的声音飞入百姓家。

  神农架木鱼镇枝子的花园民宿里,文明实践志愿者给小朋友们传授非遗文化.jpg

  神农架木鱼镇枝子的花园民宿里,文明实践志愿者给小朋友们传授非遗文化(熊伟/摄)

  

  阳日镇节会经济促双赢,朝阳村举办板栗节、油菜花节,融入农耕展示、民俗表演和农产品展销,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带动民宿、餐饮发展。钱家湾村打造采摘节和年猪宴,夏季葡萄采摘体验农耕乐趣,腊月杀年猪、写春联传承习俗。年货节带动12村土特产销售超16万元,实现“弘扬传统”与“富民增收”双赢。

  

  大九湖镇“家训体验套餐”成网红爆款。游客刘先生正在体验写春联:“民宿里处处是文化细节,连餐具都印着古训,孩子特别喜欢这种沉浸式体验。”2024年,大九湖镇民宿客流量不断增长,带动土特产销售额提升35%,不少村民靠卖土特产多赚了近万元,实现了“住民宿、传文化、买特产”的良性循环。

  

  风新境远:凝治理智慧 绘文明长卷

  

  松柏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文明婚俗,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LED屏、居民微信群推送文明婚俗知识,让新风理念触达更多群众;线下各村(社区)利用支部主题党日、村民大会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讲,志愿者通过张贴横幅、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向村民讲解高价彩礼的危害。此外,镇里推行“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总结”的红白事监督机制,让村民办事更安心。

  神农架新华镇石屋头村文化广场神农架首届太空香稻丰收节活动.jpg

  神农架新华镇石屋头村文化广场神农架首届太空香稻丰收节活动

  

  “我儿子结婚时,镇政府全程指导,既体面又省钱。”村民赵大姐的话道出了大伙的心声。2024年以来,松柏镇未出现因婚丧嫁娶致贫返贫的案例。

  

  在神农顶景区文明实践点,一支由景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文明劝导队正在巡逻。“我们不仅是生态护林员,也是文明宣传员。”队员小王说。这种将生态保护与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做法,正是神农架林区治理智慧的生动体现。

  

  当松涛与新风和鸣,绿水青山间生长出的,不仅是看得见的“金山银山”,更是浸润人心的文明气象。这片守护着北纬31°绿色奇迹的土地,既以生态之美筑牢发展根基,更以文明之韵点亮乡村振兴路,让“绿水青山”与“文明新风”共生共荣,成为新时代山乡发展的生动范本。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