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作为涵养乡风文明的主阵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着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如何将农家书屋切实打造成为村民们的“文化粮仓”,真正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来看看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的一些具体做法。
书屋全“下楼”,服务更便民
为了让农家书屋更接地气,村民便于学习阅读,咸安区委宣传部经广泛收集村民意见,要求141个农家书屋一律“下楼”,让服务更便民。
笔者一行来到贺胜桥镇滨湖村农家书屋,只见宽敞明亮的房间内,两列书柜依墙而立,有五六位村民正在安静地看书。
“书屋搬到一楼后,看书更方便了,一有空就来看书,学到了和孩子沟通等教育孩子的方法。”滨湖村6组42岁的董红霞指着《培养成功男孩的100个故事》笑着说,自己有两个儿子,10多岁正是叛逆期,书里的方法很管用。
“从书里学到社会学不到的东西,拓宽了眼界和思路。”48岁的村民张仁会接过话茬,土地征收后,书里的知识对自己做生意和为人处事方面帮助很大。
“自从书屋从二楼搬下来,看书的村民明显增多了。”滨湖村党总支书记廖景瑞介绍,区里每月还会更新160余册图书,让书屋内的图书常看常新。
而在向阳湖镇祝垴村农家书屋,村民们看得最多的是桂花新品种小叶桂的种植。
“这小叶桂枝干粗、花瓣厚、树叶密,桂花量多且味香,栽植要费力呵护,但卖的价格比一般桂花好。”村民蒋素霞成立了小叶桂种植专业合作社,不自觉地把农家书屋当成提升村民种植小叶桂技术的培训基地。
在靠近斧头湖、西凉湖的周边村庄,两湖拆围和长江禁捕后,上岸转型的村民成为农家书屋的常客,在政府的培训引导下,在书屋里充电的村民都忙着学一技之长,另谋生路。小小农家书屋,正逐步成为村民们转变育子观念与生活观念,提高生产技能助推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书籍线上点,供给更精准
2021年,咸安区政府为141个农家书屋统一安装湖北数字农家书屋终端设备,实现了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用手机网上看书学习也成为了书屋里的别样风景。
“春来万物抢先机,燕子安窝要和泥。神力铁牛刚破土,隆隆声里亮晨曦。”在横沟桥镇袁铺村农家书屋里,横沟农民诗社副社长、76岁的陈绪华正在书香荆楚诗词中找灵感,修改新诗作《春夏秋冬四韵》 。
“在这农家书屋里坐下来写诗,很有感觉。除了可在书架上找诗看,打开书香荆楚APP,随时可以在网上学诗了呢。”陈绪华说。
袁铺村2组村民甘细云对美食和推拿感兴趣,正通过手机上的数字农家书屋学习《零起点看图学头部按摩》,还有模有样边学边给村民免费按摩示范。
“有了数字农家书屋,我们看书更方便了,既省钱又舒心。”村民们纷纷点赞。
区委宣传部分管农家书屋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内有农业科技、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图书70928册,有声读物41029集,可满足村民们线上阅读需求。
书香味正浓,活动更有效
随着农家书屋服务不断完善优化,加之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书屋不仅成为村民们纳凉休闲学习的好去处,还成为孩子们暑假学习的“加油站”。
走进官埠桥镇渡船村村委会,一股书香文韵扑面而来。办事大厅左边一角辟为农家书屋,古色古乡的书架上,整齐摆放着2000余本书籍,6张条型书桌边,10多个孩子与村民一起看书,画面温馨。
“这本《植物大全》很有意思,教会我认识了桂花、马褂树等很多植物呢。”12岁的男孩方灿泽跟小朋友分享读书心得。
“读完一本书,邀请孩子们谈感受,讲故事,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把书屋打造成孩子们的快乐加油站。”渡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胡向红说,来看书的留守孩子很多,就顺便书屋给孩子讲防溺水、防触电等安全知识。
“要将农家书屋打造成乡村的文化粮仓,要利用农家书屋的资源和平台优势,经常性地组织农民开展读书沙龙、演讲比赛、群众歌会、养生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农家书屋真正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咸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珍说,要让有专业水平的新乡贤和大学生志愿者来担当农家书屋管理员,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服务等,以满足农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