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魅力书屋> 详情
云南屏边:让农家书屋 “屋”尽其用
2021年09月13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钟农书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始终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图书配置和管理,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生产生活的“充电宝”和提升文化素质的“加油站”,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读书热情,使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家园”。

  

  意识形态“先锋堡”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着力推出“四结合”(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与全民阅读结合、与文体活动结合、与理论宣讲结合),让阅读活动真正深入到基层、惠及群众,成为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书屋1.jpeg


  制定农家书屋开放实施细则,落实图书管理责任,确保农家书屋正常开放,定期开展农家书屋规范化建设检查,改善图书陈旧、藏书量少、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广大群众“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白河镇建有农家书屋12个,藏书2万余册,配置管理员12名。

  

  “以前农闲时节,大家总是聚在一起聊家常、打牌。农家书屋规范管理后,大家有时间就会到这里看书或者借阅图书,有时边阅读边交流种养殖经验,农家书屋对大家的生活影响很大,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白河镇马卫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郭建明说。

  

  乡村振兴“黄金屋”

  

  要想口袋“富”,先要脑袋“富”。为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农家书屋的图书配置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群众点单服务模式,按照群众需求通过各种途径配备法律、文艺、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真正把农民想看、爱看,富有“乡情味”的图书摆上书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全面提升群众的精神文化水平,让农家书屋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粮仓。

  

书屋2.jpeg


  如今,农家书屋渐渐成为村民们汲取知识、传送信息、科学致富的桥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白河镇放阳村委会兽医员王恩发说:“我养了60多头猪,平时除了在手机上学习养殖经验,也会常到农家书屋来阅读养猪方面的书籍,这里的图书种类丰富,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养殖知识。”

  

  为民服务“助推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白河镇打破农家书屋传统单一的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的运行模式,把农家书屋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新载体,积极开展党史学习、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同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放学早、假期无人看管等问题,在农家书屋举办“暑期少年儿童阅读班”,打造农村“四点半学校”,为留守儿童提供看书、做作业的场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农家书屋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港湾。

  

书屋3.jpeg


  “放学后,我和弟弟到这里做作业、看书,妈妈很放心,在这里学习,可以增长很多课外知识,认识不一样的世界。”白河镇马卫村委会丫口寨四年级学生何涵爽说。

  

  农家书屋文化阵地的作用日益凸显,实现了农家书屋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聚人气的生动局面,通过有序管理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新需求,为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