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为目标,不断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探索“农家书屋+”模式,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科技培训、全民阅读、亲子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课堂、群众常来、想来、爱来的精神家园,乡村振兴的“文化大粮仓”。
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平怀村是凌云县种桑养蚕大村,距离县城23.3公里,全村辖14个自然屯,共有1600多人,世居汉、壮、瑶3个民族。
9月22日,笔者驱车从凌云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沥青硬化道路,只见道路两旁种满了桑树,绿油油的桑叶一路蔓延到远处的平地、山坡,一眼望不到边。40分钟后到达平怀村,只见村道干净整洁、两旁长着郁郁葱葱的桑树,一栋栋精致的“洋房”在半山腰整齐排列、农家小院布局有致,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鸭子在池塘里追逐嬉戏,老人在村中散步,三五成群的小孩在篮球场上你追我赶,互相嬉闹,一派其乐融融的画面。
平怀村风貌
“我们村地处大石山区,四面环山,以前曾是一个行路难、缺水喝、土地贫瘠的贫困村,不通路,不通电,要到集镇得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根本通不了车。”平怀村支书郁再俭介绍,后来,平怀村以凌云县实施的“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不断扩大桑园种植面积,建设高标准蚕房,鲜茧产量显著提高,全村种桑养蚕逐渐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同时依托山水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集生产、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桑蚕产业链。平怀村也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富裕村,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
“由于祖辈吃尽了知识匮乏的苦头,在发展桑蚕产业的同时,我们就坚定的决心建设好我们的文化阵地,把本来发挥作用不太明显的农家书屋提上重要日程,要建设成为一套功能齐全公共设施。”郁再俭说。
2020年,平怀村农家书屋经过第四次搬迁后,结合乡村风貌改造建设进行升级改造。
村民在书屋内阅读 李德勋 摄
走进平怀村农家书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书架,上面整齐摆满着各种书籍,窗明几净,透过玻璃窗,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呈现眼前,微风吹来,碧绿的池水泛起片片鱼鳞似的波纹,此情此景看书阅读,十分舒适和惬意……
整个农家书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是专门为村民设立的共享图书馆,馆内书籍囊括中国文化、儿童读物、生态自然科普和健康科普,以及重点书单系列《MIMO勇敢历险记》儿童绘本等有近2000册,配套有桌椅、茶水、咖啡餐饮服务台等设施,所有设施均免费向全体公众开放,是平怀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可供50余人同时使用,可以满足村民及游客的阅读、休闲、观景等需求。
村民在书屋内阅读
“我以前因为家里穷得读书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建有屯书馆,有空都会去看书,很多养蚕、养猪的技术都是在那里(农家书屋)学到的。”平怀村养蚕、养猪大户张桂林如是说。
平怀村农家书屋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先进文化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培育出全国劳动模范郁再俭、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张桂林等致富带头人,平怀村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自治区产业核心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党课、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模式,提升农家书屋的使用服务效能,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平怀村第一书记林春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