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自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清末150年间,高山村共出4名进士(玉林科举时代共中进士24名),21名举人,193名秀才,素有“进士村”之称,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高山村村貌。李荣 摄
“我们依托深厚的进士文化和耕读文化,探索农家书屋与传统村落保护传承相融相长,让浓郁书香浸润百年古村。”高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牟盈说。
走进高山古村,一片300多亩的明清古建筑群,呈五门九巷布局,现保存有13座古宗祠,150多间民居以及古坟、古井、古戏台、古剧场、古石碑、古石礅、石柱;还有青云巷道、青砖石板路以及明清时代的进士匾、文魁匾、楹联、画像、古线装书籍、壁画、灰塑、木雕、雕花屏风门、龙凤床、椅等,这些富含历史文化内涵且保全完好的古迹,像一部不可多得的立体史书,吸引着人们去观赏。
近年来,高山村依托农家书屋打造“书香高山”,以“农家书屋+N”模式(N即乡村振兴理事会、传统文化、文化活动、高山壁画、文旅研学等),开拓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推进乡村全民阅读,提高村民保护传统村落意识,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百年古村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新时代美丽生机。
绍德祠内景
绍德祠内景
乡村振兴强组织,古村落氤氲浓郁书香。高山村于2020年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下设13个片区理事会,形成了民事民治、民事民办、民事民议的民主机制,实行“党组织+理事会+乡贤+青年+群众”的管理模式,将一批有志青年、乡贤能人拧成一股绳,共商振兴高山大计。各宗祠理事会理事长均由党员担任,牢牢把握理事会“团结和发展”的方向,通过乡贤座谈会、村民座谈会,倾听一线民意,汇集一线发展心声,拓宽建言献策的渠道,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发动广大村民签订了《高山村古民居保护和开发协议》,把古村落内300亩土地、150间古民居流转进行保护和开发。组织志愿者义务投工投劳,发动党员群众捐款筹集资金130余万元,修缮徐霞客旅行纪念馆、高山摄影馆、高山诗社、高山书画院、独堆坡书房、张中钢笔画馆等展馆和老房子20多处,古民居的面貌焕然一新,为村民群众打造了多维度阅览体验空间,百年古村书香飘逸,成为诗词书画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地”。
村民签订高山村古居民保护和开发协议
开展乡贤座谈会
传统文化育美德,古村落赓续中华文脉。高山村创新将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百年古宗祠融为一体,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乡村阅读活动,延伸阅读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家书屋服务效能,培育传统美德,赓续中华文脉。组织村民捐6000本传统文化书籍给高山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四书五经》实现常态化教育。在农家书屋举办“小手拉大手”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开设“石榴籽”民族绘本故事会,结合传统节日为孩子们讲民族绘本,介绍传统民俗,让孩子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高山村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分享会
古定小学学生到高山村开展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促团结,古村落沐浴文明新风。为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凝聚团结合力,高山村依托农家书屋、古村落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加油站”,举办理论宣讲、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乡村振兴书画展、元宵节汤圆猜灯谜、纪念万川公483岁诞辰系列孝文化、“少年儿童心向党 同心浇灌民族花”民族文化进乡村、“喜迎二十大•乞巧传家风”晚会、“传承清廉家风•创建最美家庭”等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风文明建设。自2021年至今,高山村持续开展30多场文化活动。
组织学生到高山村体验秋收
组织儿童开展民族文化进乡村活动
高山壁画扬古韵,古村落展现多彩魅力。高山村农家书屋收录了一批珍贵书籍和画作,其中《高山村壁画解析》尤为引人注目。此书集结了村中党员志愿者、乡贤和热心青年的心血与智慧,精选了70幅高山古民居内画工精美、历史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壁画,含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主题,经过前期拍摄、整理、注解和校勘,最终编印成册,让壁画说出自己的故事,让读者们近距离领略中华古典艺术之美。2022年,高山村委邀请专家挖掘和整理高山村的历史文化,即将出版《高山仰止•画说名村:线条下的高山村文化符号》一书,将为传承高山文化再造一张靓丽的名片,让传统村落更加绰约多姿。
在承绪楼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开展老年人中秋慰问活动
文旅研学共相融,古村落焕发无限生机。高山村从2014年起,利用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一批青年和乡贤返乡创业,培养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村民就业致富。目前已流转土地700多亩,形成了高山村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园区,建有高方蔬菜基地、花卉基地、绿野农庄、理想家园农庄、家林马场等,为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高山村结合书香高山,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高山古村研学实践教育项目,建设“清湾田园”劳动教育基地,开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发展研学产业,设计了科举文化、家风家训、建筑文化、马术文化、劳动教育于一体的研学课程,让更多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走进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