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通过狠抓农家书屋建设和跟踪管理,使农家书屋“活”起来,真正成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农民学习科技知识的课堂,发挥了小书屋大阵地、小书屋大作为、小书屋大文章、小书屋大平台的作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酝酿乡村振兴“大粮仓”。
坚持建管并重 提升书屋形象
德保县农家书屋建设已实现行政村和社区全覆盖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187个,其中中央支持广西建设农家书屋180个,自治区自建农家书屋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2个。
所有书屋均统一悬挂“农家书屋”标识牌,统一制作悬挂三项管理制度和四项公开公示牌,均配置专用不锈钢书架、报刊架,每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涉及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等类别,并配备10人以上同时阅览的桌椅。
在管理上,坚持“村干引导,农户管理”“自管自用”等原则,让农民成为农家书屋管理和使用的主体,利用上级补助资金、社会资金,定期补充更新书籍,由百色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德保分公司统一配送到书屋点,并对书籍进行分类管理、划区域分柜摆放,确保书柜整洁、科目清楚,方便群众借阅,推动农家书屋真正亲民、便民、惠民。
村民在书屋内阅读。莫超驿 摄
打造示范引领 提升书屋效能
德保县充分整合农家书屋活动阵地资源,打造示范引领点,在充分利用好各村(社区)原有书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农家书屋的触角。选择在村民人口较多、阅读需求较高、文化氛围较好、辐射范围较广的村屯按照“十个一”标准(即一个组织、一间书屋、一块牌子、一个书柜、一批桌椅、一批图书、一批读者、一套管理制度、一个整洁环境、一个乡贤学堂)建设和配备打造农家读书角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不断完善和提升农家书屋服务功能,将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打造成为农村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目前,城关镇德福社区、那温村、云梯村已完成示范点建设,其中云梯村百龙屯农家读书角就设置在农户家里,促进农民读书用书,真正还原了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姓农”“建在农家”等属性和特点,让农民在家里、在家门口就能徜徉书海,丰富农闲生活。
探索“书屋+”模式 促进乡村文明
德保县将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党课、乡贤工作站、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的建设与打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模式。
如城关镇那温村的“农家书屋+村级党校+农村党课”、云梯村百龙屯的“农家读书角+乡贤工作站(乡贤学堂)”、德福社区的“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模式已顺利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凝聚乡贤力量,发挥党员作用,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如百龙屯农家读书角也是乡贤学堂,既是一间阅览室,也是乡贤们会商、讨论、议事的场所,乡贤定期召集乡贤队伍面对面商定屯规民约、家规家训、红白事菜谱等事项,通过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实现树立文明新风,促进乡村文明。
乡贤学堂。周秀秀 摄
发挥乡贤作用 让书屋“活”起来
德保县根据各行政村实际情况组建乡贤团,充分利用新乡贤的不同特长设置六个“乡贤岗”(即“道德引领型”“创业富民型”“文化传承型”“调和治理型”“热心公益型”“移风易俗型”)成立乡贤工作站,并通过组织乡贤队伍成立“乡贤学堂”并制定年度活动计划,紧扣每年宣传思想工作主题和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至少开展6次“乡贤学堂”乡村阅读活动,打造1至2个“乡贤学堂”精品项目品牌。
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发挥乡贤的带头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书迷竞猜、亲子阅读等乡村阅读活动,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强化宣传造势,营造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
通过示范点引领带动,德保县持续完善和提升辖区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落实“建好、管好、用好”的农家书屋“三好目标”。携手乡贤积极探索乡村阅读多元形式,使农家书屋、农家读书角真正“活”起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下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有书读、有人管、活动多、可持续的生动局面,让书香飘入寻常百姓家,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文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