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宾阳县黎塘镇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阅读活动和培训活动,进一步挖掘农家书屋的延伸功能,用好用活小书屋,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提速、提质、提效。
潘山村农家书屋,家长带着孩子来看书
提供“智库”能量
在脱贫攻坚时期,农家书屋作为“扶智”的重要阵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时期,农家书屋仍然扮演着拓展视野、学习农业生产技能的“智库”角色。
黎塘镇吴江村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培训”模式,依托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后盾帮扶单位南宁市农业农村局的纽带联系,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科学种养,鼓励有技术、有想法的农户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探索高效现代化种植模式,采用高效节水的喷灌技术,走上科技兴农致富路。
2016年以来,吴江村成立了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3000余亩的果蔬种植基地均采用喷灌技术,利用冬闲田合理发展多茬种植,目前常见的轮作模式为“胡萝卜(或大葱)-甜瓜(或西瓜)-叶菜(或苦瓜、青瓜、辣椒)”,并且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发展果蔬套种,在沃柑树下“春种瓜类秋种菜”,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走在黎塘镇吴江村的村道上,即使是在初冬时节,道路两边的农田里也一片翠绿,有旺盛生长的大葱,有正在崭露头角的胡萝卜,还有待收的大白菜……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一幅乡村产业振兴蓝图徐徐展开。
吴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吴丽萍在整理图书
发挥“阵地”作用
结合个别行政村人员较少存在“有书没人”的实际,黎塘镇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潘山村农家书屋“大变身”,从前稍显拥挤的书屋变得宽敞明亮,硬件设施优化升级;同时通过原有书屋资源整合与社会力量参与配优图书类别,让农民群众不仅“看得懂”还“用得上”。
目前,潘山村农家书屋涉及农业、科技、文化、法律、少儿等各类图书3000余册,类别繁多但摆放有序整齐,村民们更愿意也乐意在书屋安静地阅读。
潘山村农家书屋内村民在认真阅读书籍
自年初潘山村文体活动中心落成,村里学习氛围高涨。“以前空闲时间无处可去,干完农活就窝在家里玩手机,现在文体活动中心建好了,休闲娱乐也有了好去处,看看书、打打球、下下棋,生活充实了许多。”村民韦日行说。
“以前农家书屋设置在学校里面,学校管理规范后就进不去,很多书摆放在里面的一间小屋里,拥挤杂乱,现在升级改造搬到这里后的书屋规范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氛围更好了。”老党员李春冬说,大家都很愿意带孩子来农家书屋,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自己也能利用难得的休闲时间阅读书籍补充新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据了解,县镇两级妇联、团委、社工等部门还依托农家书屋阵地,探索“农家书屋+志愿服务”模式,积极利用寒暑假、周末进村开展“好妈妈课堂”“满天星公益星囊计划·点亮孩子的阅读梦”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在村儿童尤其留守儿童体验阅读和学习的乐趣,培养群众开启大众阅读的习惯。此外,秉承着“乡村人才振兴从建立本土‘人才库’开始”的理念,村党支部和村乡贤理事会还积极发起倡议乐捐,为村内品学兼优的升学学生颁发奖学金,营造“知识改变命运”的学习氛围,鼓励在村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学成归来,“反哺”家乡。
组织志愿者开展“开学第一课”阅读活动
潘山村在农家书屋旁举办奖学金颁发仪式
拓展“媒介”功能
在不断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同时,黎塘镇把如何用好用“活”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媒介的宣传作用;如何立足现有资源禀赋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等问题,作为打造特色农家书屋的导向,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前提,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拓展农家书屋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的“媒介”功能,打造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这几年,黎塘镇还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模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并坚持打造产业发展与乡风文明共同体,不断创新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持续丰富以文明促发展、以发展带文明的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开展户外阅读活动
局塘村在重阳节为全村每位老人拍照
每年的“三八”妇女节、“老人节”(即重阳节),农家书屋就热闹非凡,上级党委政府都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妇女节“两癌”防治宣传、妇女权益保障、老年人健康知识培训、常见意外的自救常识等培训,生动的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基层群众获取新知识的渠道,还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另外,局塘村在完成农家书屋的升级改造的同时,配套完成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软环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引领文明新风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文明氛围;开展“道德讲堂”,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