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魅力书屋> 详情
农家书屋墨飘香精神文明根基固
2021年07月1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任涛 陈黎 旦平 张辉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江苏丹阳司徒镇不断顺应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殷切期盼和热切需求,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大农家书屋建设,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凝聚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引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宣传阵地,成为村民们喜爱的“贴心屋”“致富屋”。

技术指南富了“脑袋”满“口袋”

“我想借阅这本《中国兽医杂志》的书,麻烦帮我登记下。”在江苏丹阳司徒镇屯甸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毛国福轻声对管理员丁国华说。

毛国福是这里的常客,他今年养了一些家禽,闲暇时间他几乎都待在书屋里,农业科技、种养殖方面的书籍成了他的首选读物。

在这间不到40平方米的书屋里,4张阅览桌一尘不染,6个满满的书柜倚墙而立,十余种报纸整齐安放在报架上。农民们散坐在书屋里,有的认真阅读书籍,还有几个坐在一起翻阅杂志低声交谈……农家书屋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为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司徒镇以农家书屋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积极引导村民阅读。忙完地里的活,就有村民钻进村农家书屋,特别是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常常到农家书屋,了解市场信息、查阅种养殖技术等。农家书屋既帮助村民找到了脱贫致富之路,又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广大村民群众的生活新时尚。

建立书屋打造留守儿童阅读乐园

谭巷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徐益新介绍,该村农家书屋藏书8000多册,种类丰富。该村农家书屋被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司法厅、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全省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8岁的谭新是这里的常客,谭新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她跟着姥姥一起住。对于谭新来说,农家书屋就是一方乐园,她最爱来这里看作文书,多阅读可以提高她的语文成绩。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司徒镇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图书和活动室图书、体育器材等资源,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阅读、演讲、体育竞赛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农家书屋也逐渐成为了留守儿童假期的小乐园。

延伸功能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年近70岁的周尧坐在书桌前,鼻子上架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正拿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农家书屋就建在我家门口,每天一有空就过来看书,很方便。”说起农家书屋带来的变化,他直言,自从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村民的阅读热情日渐高涨,打牌的人越来越少了。

“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农家书屋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助推了乡风文明。”司徒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家书屋不仅成为群众的文化阵地,更成为群众的“脱贫致富屋”。

据了解,为了让农家书屋切实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近年来,司徒镇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来抓,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让每家每户受益。不断完善农家书屋内部设施,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11个行政村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并配备专人管理农家书屋,负责图书的归档、分类、借还登记、内部保洁工作。农家书屋内电脑、藏书柜、报夹、桌椅、空调等硬件设施都已配备齐全,平均藏书上千册,书籍每年多次更新。农闲时,农民到这里读书看报,看专题技术讲座视频;农忙时,这里更成了农民学习农业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的“大讲堂”。该镇农家书屋悄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越来越多的村民走进农家书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