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这原来是我们村吗?”站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三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郫都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李红梅笑着望向记者说,“就是得让你亲自看看,我们农家书屋的变化!”
为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成都市郫都区创新举措、积极作为,扎实做好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工作,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的融合发展之路。
提档升级“花”盛开
三观社区农家书屋位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行至其中,一面满是读书分享、公益讲座等关键词的“三观社区美空间”文化墙映入眼帘,开阔明亮的空间内,图书杂志报刊分区摆放整齐,极具现代感的灯饰搭配舒适沙发座椅,书屋窗外绿植掩映,流水潺潺。
“我们整个党群服务中心就置身在一个公园内,那片树林都是我们亲子阅读的区域,整个社区与大自然是联动在一起的。”三观社区党委书记周成说,社区农家书屋自去年5月提档升级,同年11月份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前来借阅的身影络绎不绝,以老年人和小朋友居多。
书屋室内设置了10个阅读区,内置图书六千余册,由社区买单的喜马拉雅有声书屋也新近投入使用,一年会更新两万本图书。“以农家书屋为半径的一公里内,扫二维码都可以直接进行有声书阅读。”周成说。
这只是郫都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郫都区德源街道德安社区属于典型的“农转非”社区,该社区农家书屋也于今年1月完成提档升级,与社区办公区融为一体,现代简约的设计布局,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现有三千余册藏书,我们下班后也是开放的,一直到晚上9点半,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德安社区党委副书记高雪说,因为书屋书籍丰富,暑假期间吸引了很多学生,孩子们都说书屋环境好,可以放松心情,更能够静下心来做作业。
“现在走出家门口有地方休闲,以前不是打麻将就是干逛,我们也希望娃娃能多看书,搞点活动,以前村里没有,只有去城里才有,现在变化真的大。”一位社区居民感慨地说。
融合发展“蝶”自来
区别于传统书屋单一的阅读功能,德安社区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后,今年4月成功吸引了社区合伙人入驻,除提供免费茶饮外,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咖啡、奶茶、果汁等饮品,在书屋内即可消费购买。
德安社区党委副书记高雪说,引入书屋共建合伙人后,不仅可以帮忙更好地管理图书,也延长了书屋开放时间。如今农家书屋不仅是郫都区图书馆分馆,还承载了社企俱乐部、青年之家等叠加功能,通过提档升级,真正让农家书屋“屋”尽其用。
提档升级后的三观社区农家书屋,同样吸引了社区合伙人“阿珍幸福社”入驻,为辖区居民提供亲子教育、绘本课等服务。三观社区党委书记周成说,社区合伙人日常进行市场化经营,由社区陪伴他们成长,等他们成长起来再回馈社区。社区前期通过更多让利给合伙人,让他们利用自身专业开展公益活动,更好地服务辖区百姓。
团结街道长河村农家书屋,与村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维稳示范点打造紧密结合,今年7月完成提档升级。书屋旁舞蹈室、健身房、儿童活动区域一应俱全。目前,长河村农家书屋与志愿长河公益组织开展合作,并成功与一家负责家庭教育的公司签订协议,针对老中青幼不同群体,为村民开展家庭教育义务授课,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
“各个农家书屋根据自身条件逐步提档升级,把书屋充分管理好运用好,才会吸引合伙人来,有好的载体,就有一定的收入,就可以进一步对阅读空间进行提升。”郫都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李红梅说,郫都区构建了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共建模式和以公益主导,经济为辅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享模式,既要充分用好政府资源平台,推进农家(社区)书屋同图书馆、文化站(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文化空间、文化活动融合发展,也要鼓励引导社会优势资源共同建设,形成资源共建,优势共享机制,尽最大努力激发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参与。
“不久的将来农家书屋会承载更多东西,正是因为有农家书屋这个阵地,才有后续‘农家书屋+’的融合发展。”
创新举措“活”起来
“书放在那还是要有人来看!”郫都区郫筒街道书院社区党委副书记刘畅一语道出农家书屋发展的关键问题。
想让农家书屋火起来,自然需要聚集更多人气。刘畅得知社区有一个热爱读书的群体,名为“格物致知”成长营。几个家庭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从一年级开始到四年级,父母一直坚持带着孩子们做读书分享会,还出了诗集。于是,社区主动联系备案成为社区组织,并邀请他们到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
“这种活动更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读书兴趣,他们会开展一些公益课程,开放给辖区居民,通过我们的公众号报名参加读书会,范围慢慢扩大,队伍影响力也扩大了。”刘畅说,这某种意义上也是农家书屋概念的延伸,从读书初心的小切口,逐渐参与到社区的发展和治理。
郫都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李红梅告诉记者,郫都区共有147个农家(社区)书屋,每个书屋每年至少开展五次大型主题活动。同时,为提高图书利用率,主动将服务下延,在电影院、公园、农家乐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积极构建“书店+社区”“书店+公园”“书店+咖啡馆”等阅读共享场景,已打造阅读美空间、微空间、红色书屋、读书角、党史角等阅读空间30余个,从“书等人”转变为“书找人”。
“成熟一个点位,就提档升级一个点位,工作做好了随时呈现!”李红梅说,接下来准备开一个郫都区农家书屋工作现场交流会,请做得好的代表轮流发言,并选几个点位现场走访,加强经验交流,促进郫都区农家书屋各项工作不断提升。
据了解,目前郫都区147个农家(社区)书屋40%已完成提档升级,“希望能够在三年之内全部完成最新一轮提档升级,作为自己圆满的退休礼。”李红梅笑着说。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