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魅力书屋> 详情
打造乡村精神文化“新家园” 四川广元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健康发展
2021年10月26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郑娟 李杰

  近年来,广元市立足做好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坚持把“农家书屋”作为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狠抓补充更新,推动善管善用,着力办好办活,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来,广元市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全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发展。广元市委宣传部科学规划,统筹资源,优化布局,强化保障、规范建设、及时补充、定期更新,构建“五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工作。

  

书屋1.jpg


  构建体系,书屋管理规范化

  

  建立完善农家书屋“3+3”管理体系,全市2300余个农家书屋除张贴统一制发的《农家书屋管理规定》等3项基本制度外,还配套建立了《书库管理规定》《保管制度》《借阅登记制度》,对近400万册藏书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探索建立管理员双向培训提能机制,一方面由县区图书馆专业人员进村上门开展培训辅导,另一方面选派农家书屋管理员到县区图书馆实习锻炼。坚持每半年巡查和日常督导相结合,组织各农家书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压实管理责任,同时建立服务反馈制度,由各县区图书馆定期收集建立各地书屋阅览人次及读书活动台账,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

  

书屋2.jpg


  拓展功能,书屋阵地“数字化”

  

  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农家书屋就办到哪里”,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与农家书屋总分馆运行机制,实现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一卡通”,有效推动“农家书屋+”融合发展。依托县级总馆资源建设农家书屋“指尖上的图书馆”,群众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服务内容,着力实现数字资源共享。共建设数字农家书屋268个。在利州区龙潭4A级景区、皇泽寺等旅游景点,创新设置休闲书吧3处,建立乡镇农家乐、乡村民宿阅读书吧25个、便民流动阅读点6个,建立云图书室示范点2个。

  

书屋3.jpg


  按需点单,图书供给精准化

  

  围绕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和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通过开展农民读书选书赶集活动、评选“农民喜爱的百种图书”以及调查问卷搜集等形式,掌握农村群众实际阅读需求,精选目录范围,督促实体书店和农家书屋抓好图书采购和配送工作。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将群众最喜欢的图书、期刊纳入出版物补充更新重点,确保能够满足群众购书、阅读、学习等服务。按照中央、省级和地方财政共同补贴模式,确保每个农家书屋每年出版物补充更新资金不低于2000元。今年以来,广元市共招标采购图书13.8万余册,通过邮政系统集中采购报刊、杂志1.28万份,平均每个书屋补充图书58.5册、报刊5.4份。

  

书屋4.jpg


  顺应“市场”,服务管理优化

  

  为顺应市场需求,方便群众阅读,广元市针对地域环境和人文特点,创新推出了五项特色服务。一是跨区域服务,打破市、县、乡(镇)、村四级行政区域界线,转变以往条块分割的局面,一律实行就近服务;二是上门式服务,保障部分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实行预约登记并送书上门服务;三是错延时服务,以村、社区、居民小区为单位,根据群众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农时季节等灵活制定错时、延时开放制度,最大化方便群众阅读;四是数字化服务,各地依托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指尖上的图书馆”,群众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服务内容;五是公示化服务,在农家书屋、实体书店醒目位置悬挂免费开放公示牌,公布管理员姓名、电话、免费开放时间、正常营业时间等,做到服务公开、责任明确。

  

书屋5.jpg


  丰富活动,书屋运用多元化

  

  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民读书月”“百年光辉历程 全面建成小康”等活动,同时将“全民阅读·书香广元”系列活动、“七一”建党节、读书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融入农家书屋,精选部分具备条件的书屋,作为中小学生实训基地,丰富学习载体,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习兴趣。

  

  经过多年探索与打造,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生活中作用发挥愈发明显,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认同感不断提升,在广元大地已逐渐成为继农村中小学、少年宫、文化馆后的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新家园”。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