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魅力书屋> 详情
河南洛阳积极推进农家书屋转型升级
2021年10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中共洛阳市委宣传部

  农家书屋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之一。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部署,在资源整合、资金保障、环境提升、功能优化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农家书屋转型升级,用浓郁书香涵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机制健全,工作推动持续有力

  

  农家书屋工程启动以来,洛阳市多次列为民生实事项目,纳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全民阅读工作统筹推动,形成了一套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财政和文化部门配合、县(区)具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2018年机构改革新闻出版职能划转宣传部门后,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至2020年末,全市有农家书屋2729个,数字书屋518个,平均单个书屋藏书量2300册,总藏书量超过600万册,与16座公共图书馆和206个“河洛书苑”城市书房共同构建了遍布洛阳城乡的“15分钟阅读圈”服务网络,在全民阅读“便利店”、意识形态“主阵地”、脱贫攻坚“加油站”、乡村振兴“智慧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2017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农家书屋建设十周年表彰评选活动中,洛阳市获得“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荣誉。

  

  以民为本,资金保障及时到位

  

  2008年至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阶段,洛阳市累计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实现全市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从2013年开始,依据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委文件精神,在省直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洛阳市坚持按照每村2000元/年的标准保障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资金。2021年7月,洛阳市当年农家书屋补充更新资金已经下达各县(区),目前过半数县(区)已完成出版物补充更新招标采购程序,图书配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书屋1-1.jpg


  创新引领,设施功能不断提升

  

  在满足群众基本阅读需求的基础上,洛阳市积极整合平台资源、优化书屋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

  

  一是通过共建共享改善书屋阅读环境。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动,鼓励农家书屋与党建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课外教学等结合,积极拓展书屋的党史学习、脱贫培训、文明创建、书画交流等延伸服务功能。各县(区)积极组织为农家书屋添置书柜、桌椅、空调等设施,改善阅读环境,建设了一批与便民服务、旅游推介、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书屋。二是通过总分馆建设拓展书屋阅读资源。2020年出台《洛阳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提升工作方案》,指导县(区)对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图书进行统一编目,配备计算机、扫码枪等设备,实现与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通借通还,目前洛阳已有400余个农家书屋纳入总分馆系统。三是通过“百姓点单”提高图书配备的针对性。根据省委宣传部部署,2021年洛阳市将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招标权下放县(区),指导县(区)采用“群众选书、政府买单”“百姓点单”方式选择更新书目,提升图书配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四是通过数字方式提升阅读服务的便捷性。积极适应网络时代和青年人移动端、快节奏的阅读方式,建设数字农家书屋518个,主动走进青年,引导青年群体乐于阅读、爱上阅读。

  

  活动带动,充分发挥书屋作用

  

  突出文化主阵地作用,全市农家书屋均设置党建图书专柜,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主题读物,让群众潜移默化地在阅读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家风建设工作,开展“弘扬优秀家风、打造书香家庭”“书写新气象、送出好春联”活动。结合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夕阳红”读书会、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书香之家”阅读评选活动,倡树亲子阅读新风尚。农闲时到书屋看看书、遇到种植养殖问题到书屋查查资料、孩子放学到书屋写写作业逐渐成为常态。农家书屋已经成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增强乡村振兴本领不可或缺的存在。

  

书屋1-2.jpg


  正视问题,找准差距补齐短板

  

  农家书屋点多面广,各县(区)各乡镇甚至各村情况都不同,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农家书屋硬件条件不均衡、书屋管理员队伍不稳定、阅读活动参与人数不多等,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大力提升农家书屋阅读环境,让书屋“坐得住人”。以分批推进的形式,对全市农家书屋进行硬件提升,打造干净、明亮、整洁的阅读环境,为具备条件的书屋配置饮水机、空调、绿植,让书屋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坐得住人。二是大力提升农家书屋吸引力,让书屋“留得住人”。用好采购权下放县(区)的政策,针对农村老人和青少年居多的实际情况,优化选书方式,多购买群众需要、爱看的书,多举办群众喜欢、乐于参与的阅读活动,提高书屋的吸引力。三是大力提升农家书屋管理水平,让书屋“育得好人”。持续完善农家书屋开放、借阅、流转等管理制度,加强对管理员队伍的培训,创新农家书屋工作方式,加大阅读推广激励力度,进一步引导和培养群众的读书热情,努力让书屋成为大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