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顾名思义,是供村民文化休闲、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长农业生产知识的平台,是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郝山村是一个仅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00人的小山村。近年来,郝山村以农家书屋为载体,以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切实发挥农家书屋文化惠民作用,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群众的“良师益友”,为乡村生活注入生机和活力。
点亮乡村新生活
郝山村的农家书屋成立于2009年,目前共有各类图书2800余册,书屋内图书种类繁多,涉及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历史文化、经济建设、日常生活等各类书籍。这些图书在为村民提供科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
今年53岁的刘爱担任村文化管理员已有十几个年头,一直精心管理着农家书屋这“50平方米的书香天地”。
“群众们农闲季节,都来这里寻找自己需要的有关种养殖方面的图书。”刘爱说。每当书屋新进来一批图书,她都会有针对性地通知村民来借阅图书,并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村民讲解辅导,和大家一块学习,让读书有了不一样的乐趣。此外,每逢村里的孩子们放寒暑假,她还会召集放假归来的孩子们到书屋里看书,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
为了让农家书屋有“农味儿”,发挥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刘爱每周除了按时做好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外,还定期查阅统计村民借阅登记情况,把村民借阅最多的种养殖等方面的图书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群众借阅。
在今年的党史学习教育中,她还在图书室设立党史学习教育书籍专柜,及时更新补充《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学习书籍,让50平米的小小农家书屋成为村民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的红色书屋。农家书屋作为文化惠民工程,在村里已成为村民的生活“知识园”、致富“金钥匙”。
书屋助力村民致富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自郝山村农家书屋建成以来,刘爱总是带领大家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推广良种良法。只要有村民来找,她都热心帮助。
郝山村是传统的蔬菜制种基地,有着400余亩的种植面积,其种植有甘蓝、大葱、萝卜、洋葱等品种,已成为济源蔬菜制种亩产量最高的村。为了使农家书屋作用发挥最大化,刘爱多次邀请市农业局、林业局专家到书屋开展科技培训,传授农业技术,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学科学、奔富路的平台阵地。
今年以来,有感于传统蔬菜制种技术的缺陷,刘爱带领村民试行从书本中学到的水漂盘育苗技术,并取得成功,大大提高了成苗率和成活率,且省工省时。面对夸奖,刘爱说:“是读书让我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从事农家书屋管理十余年,刘爱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2021年10月,刘爱荣获“河南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荣誉。群众们称赞她是“郝山村的种植专家”。
书籍是知识的源泉,书屋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的载体,书屋的建成,极大的满足了农村村民对于文化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的需求。
“下一步,根据需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把书屋做大,打造成为周边群众修身养性的最佳场所。”郝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素玲说。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