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冬至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村的天气格外寒冷,但群众对知识的渴求,并没有因为寒冷而停息。每天一大早,村民们便纷纷来到小河里村文化大院的农家书屋汲取精神食粮。
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村农家书屋
因为小河里村的农家书屋藏书丰富,种类齐全,人气一直很旺。有时到了很晚,依然能看到农家书屋亮着灯光。
无论是文化大院硬件设施,还是农家书屋效用发挥,小河里村的文化阵地建设在全省排得上名号。这也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王璋的人。王璋出生在小河里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也是家乡走出去的少有的文化名人。
小河里村地处岗丘地带,土地相对贫瘠,经济发展缓慢,王璋每次回到家乡,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怎样才能为家乡父老出点力呢?”在省上工作的王璋四处奔走,多方协调筹措资金,于2012年筹措资金380余万元,建成了小河里村文化大院,凡是上级规定的村级设施都高标准配备,仅农家书屋的藏书就将近二万册。
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村文化大院
每当农闲时节,文化大院内的农家书屋总是桌前满座,人来人往,有老人、妇女儿童,也有青壮年,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求知欲很是强烈。
“农家书屋好得很!以前想看书没地方去,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啦,年轻人不是凑到一起打牌,就是凑到一起喝酒,要么就睡大头觉!现在好了,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都可以来,我们有了好去处,一有空我们就来农家书屋看书,既长知识又长见识。”问及对农家书屋的看法,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
如今的小河里村文化大院,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天都轮流值班,处理村里的日常事务;文化大院里建有戏楼,不论是唱戏还是歌舞都可随时启用;院内东墙上嵌有几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印刻着小河里村建国后学有所成的文化人名字;门前孔子像的东侧是2013年建成的小河里学校,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完备的硬件设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文化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方城县杨集镇小河里学校
小河里村的名称由来是因为一条小河蜿蜒流淌在村庄里而得名,弯弯的小河穿村而过,尽显美丽乡村容貌。有诗赞曰:
小河里河弯又弯,文化发展走在前;
农家书屋开心智,乡村振兴莫等闲!
农人也有凌云志,敢叫日月换新颜;
家稙“桃园”做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责任编辑:徐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