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的山,九寨沟的水,吕洞苗寨天下美。”吕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吕洞山镇境内,因地处苗祖圣山吕洞山下而得名,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吕洞村被誉为“化石级”的古苗寨。
吕洞村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之一
2021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乡村振兴工作队入驻吕洞村,入农户,进田间,筹资金,引项目,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工作队联合村“两委”强化党建引领,通过每月组织生活会、年度党员冬春训夯实支部建设。同时,科学编制五年发展规划与产业规划,建立乡村振兴库,内容覆盖产业升级、环境整治等25个项目,为吕洞村长远发展谋篇布局。
乡村要振兴 基础要筑牢
昔日,吕洞村河道两边“脏乱差”,影响旅游环境,需要整治。村民频繁往来的过河桥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茶间道需修通,路灯需安装,村间道需改造……工作队将这些工程详细列出,向省行报告后,省行将这些项目列入预算,分期分批实施。
三年间,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乡村建设,累计引进资金500余万元,重点实施多项民生与文旅项目:建成河边休闲观光长廊,架起4座便民桥,铺设500米茶间道,打通茶旅观光通道;完成20盏路灯安装与2.5千米村间道改造,新建露营基地,修缮“圣泉”亭与茶叶交易亭,为村民生活与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吕洞苗寨天下美
此外,工作队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协同推进总投入达2500万元的重点工程建设。从吕洞山观景台搭建、县道升级改造,到农网改造、公厕修建,再到观光栈道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落地,全方位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要振兴 产业要先行
吕洞古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黄金茶生长的理想之地。目前,吕洞村已开发5000亩保靖黄金茶种植基地,这一产业覆盖全村1340户村民,成为当地百姓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
随着茶园规模不断扩大、培育管理技术日益成熟,村民们的生产难题逐步解决,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茶叶销售渠道与价格稳定性成为发展瓶颈。
工作队将黄金茶作为该村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为破解这一困局,驻村工作队将助农拓宽茶叶销路、构建稳定销售体系作为产业帮扶的核心任务。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全力保障茶农收益,推动吕洞村黄金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以前,村民培管、制茶、销茶各顾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茶叶价格千差万别,处于散乱无序状态,出现茶叶滞销和价格过低,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驻村工作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石峰介绍道。
工作队入农户,进田间,带领全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工作队和村里经过多次商讨,决定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的经营模式,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捆绑,每个环节各自把关。
在驻村工作队引导下,吕洞村坚持“有机、绿色、健康”的茶叶种植标准,获得茶农积极响应。为壮大茶叶产业,工作队协调农行保靖支行提供贷款支持,三年新增14 家家庭农场,其年销售茶叶 6.8 吨,成为销售主力。
工作队还多管齐下拓展销路:发动系统内帮扶,省农行、衡阳农行等积极采购;带领销茶大户赴长沙高桥市场开拓线下渠道,与70余家商家建立合作;同时扶持电商开展线上销售。2024年,吕洞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9万元,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超30%。
吕洞村十字坪地处高海拔,光照充沛,产出的高粱产量高、生长周期长、营养丰富、口感甜糯。2024年初,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经多方研讨协商,推出“村集体+农户+企业”共富模式:村集体统筹,农户负责管理,工作队促成企业保底收购,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
吕洞村高粱喜获丰收
“今年种植高粱在培管方面吸取了去年的经验,同时新利用了无人机喷洒除草剂,节约了人工成本,收成预计能达到7万公斤,成交额超50多万元。”看着满地翠绿的高粱,吕洞村村干部杨云明喜上眉梢。同时,为解决种植高粱培管资金,工作队主动联系农行保靖县支行发放惠农贷款60万元。
“有了订单农业兜底,就如有了‘定海神针’,不但增加了约600人次的务工收入,而且今年预计给村集体经济创造10万以上净利润,这是乡村振兴的‘造血’所在。”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石峰说。
农行湖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连超(右一)和保靖县县委书记周建武一起考察吕洞村小学
目前,吕洞山高粱种植区已成为酒鬼公司优质原料基地,2024年,400亩高粱收获7.18万公斤,实现收入56万元。
暮色渐沉时,吕洞山的云雾又漫过千年茶垄,将苗寨的青瓦木楼染成水墨;露营地的篝火旁,新酿的高粱酒正映着年轻人的笑脸。当电商订单的提示音惊起林间的雀鸟,古老的苗寨正以土地的甜糯与茶叶的醇香,在乡村振兴的字里行间里,写下最鲜活的韵脚。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