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沙溪乡:小辣椒撬动大产业 8500亩辣椒田的富民密码
2025年10月14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席锈元 宁琼 俞颖

  初秋时节,湖北省利川市沙溪乡的8500亩辣椒田迎来丰收。连绵的山坡上,红绿相间的辣椒压弯枝头,村民们穿梭其间,手指翻飞,一天能采摘数百斤。繁荣村村民朱红英笑着说:“在家门口干活,一天能挣200多元,顾家赚钱两不误!”

  成熟的红色鲜椒2.jpg

  谁能想到,这片“红宝石”般的丰收景象,多年前还是村民眼中的“效益低下”的零散地块?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小作坊”到“现代化加工厂”,沙溪乡辣椒产业的蜕变,离不开一对夫妻的坚持和一群村民的信任。

  左二费远康,繁荣村村民们正在田野间采摘辣椒.jpg

  从“试水”到“燎原”:党员带头破解发展难题

  

  200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费远康和爱人谭祥回到家乡岸坎村。看到乡亲们虽有零星种植辣椒的传统,但因缺乏规模、技术和销路,收入微薄,夫妻俩下定决心改变现状。

  

  2011年,费远康当选村委会委员后,立即与谭祥成立合作社,采取“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的模式,试种“二荆条”“石辣6号”等优质品种,并请来农业专家全程指导。当年,试种的辣椒亩均纯收入比传统玉米、土豆翻了两番,村民的积极性瞬间被点燃。

  成熟的红色鲜椒1.jpg

  “党员都带头了,我们还怕啥?”很快,报名种椒的农户排起长队。合作社随即推行“三统一”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让村民种得放心、卖得省心。

  

  从“一枝独秀”到“多村联动”:产业链延伸筑牢富民根基

  

  2021年,费远康当选岸坎村党支部书记,辣椒种植产业也迅速向周边繁荣村、石门村扩展。繁荣村党总支书记杨先然说:“我们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保底价收购,每亩增收4000至5000元,带动300多户村民参与。”

  

  在合作社的加工厂里,石门村村民吴碧云正将刚摘的鲜椒过磅。“今天卖了130斤,挣了260元!”她笑着说,“合作社包技术、包回收,我家1亩半地今年能收入六七千元。”

  利川市康祥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在筛选、打包、整理干辣椒成品1.jpg

  烘干车间里,罗秀英和工友们正忙着打包干辣椒。“旺季时我每天能挣100元,两个月能赚6000多元。”她熟练地封着包装袋,“这可比打零工稳定多了!”

  

  从“土炕烘干”到“现代化加工”:政府助力提升产业价值

  

  最初,合作社用烟烤房烘干辣椒,效率低下。2020年,在乡政府扶持下,村里引进链式烘干机,日处理鲜椒30吨。2023年,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加工厂在石门村拔地而起,并计划新增价值34万元的色选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

  利川市康祥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内链式烘干机正在运转烘干鲜辣椒.jpg

  “以前卖鲜椒,价格波动大,现在加工成干椒,附加值翻倍,村民收入更稳了。”费远康算了一笔账:今年鲜椒收购价每斤2元至2.7元,干椒每斤10元到12元,合作社年加工鲜椒2000吨,产值能突破1300万元。

  

  成都客商万斌连续8年合作,今年又预订了125吨干椒:“沙溪辣椒品质好,我们信得过!”类似的老客户还有武汉、郑州、重庆等地的商家,销路完全不愁。

  

  政府赋能,打造“沙溪辣椒”金字招牌

  

  沙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周蕾介绍,目前,全乡辣椒种植已达8500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亩均增收6000元。未来,乡里将加大扶持力度,从品种改良、技术升级到品牌打造,全方位推动辣椒产业升级。

  繁荣村村民们正在田野间采摘辣椒.jpg

  夕阳下,烘干机轰鸣作响,椒香弥漫山间。 一颗小辣椒,不仅激活了沙溪乡的经济,更串联起了一条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在这片红火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麻辣答卷”正书写得愈发精彩。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