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恩施,山河如画。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湖北省恩施市在持续高涨的旅游热度中,交出了一份“安全、有序、暖心、高效”的文旅答卷。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2.22万人次,综合收入6.51亿元,同比2024年分别增加10.69%和9.55%。
数字背后,是游客们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和一句句真诚的赞叹。“没想到景区这么早就开放,进景区就收到工作人员笑盈盈送来的免费早餐,恩施的第一缕阳光和这份温暖一起刻在我心里了。”来自山西的游客陈先生在大峡谷景区入口,手捧“暖心早餐包”激动地说。这份温暖,正是恩施市上下协同、全员守护,为游客精心营造的假日体验。
活动纷呈,文旅融合点燃“新体验”
这个假期的恩施,各景区推陈出新,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表达,让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为游客带来了超越期待的沉浸式体验。
恩施大峡谷的清晨别具温情。晨光熹微中,早到的游客一边享用着景区的暖心早餐,一边赞叹着云海缭绕的奇观。景区内的活动也渐入高潮——“民族同心”万人护旗传递现场,游客们手手相传,巨幅国旗在青山白云间格外醒目;外骨骼登山挑战区,年轻人体验着科技赋能登山的乐趣;云龙地缝次元闯关、定时的小演艺点缀在游客动线之中,让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相得益彰。也在“星光晚餐”的递送中结束游客一天的旅途。值得一提的是,景区在了解到部分游客因大雾天气没能观赏到景区最美景色,特推出“免票再游”举措,收获全网“有诚意、有格局”的赞誉。
梭布垭石林的“月映石林·红动中国”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在上海游客李女士的带领下,孩子一边观察奇特的石林景观,一边认真阅读红军故事,不时发出惊叹。“这种将自然教育与红色文化结合的方式特别棒,孩子玩得开心,也受到了教育。”李女士满意地说。在石林开阔处,游客们正用红玫瑰共同拼织着一面巨大的国旗,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女儿城成为夜间文旅消费的亮点,夜幕降临,土家歌舞让游客如痴如醉。每晚的篝火晚会都是欢乐的海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手拉手跳起摆手舞,火光映照着一张张笑脸,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刻交融。
大清江山水为背景,挂超大国旗!站在峰林观景台和国旗同框;土司城盛大的拦门酒仪式、NPC互动,都受到游客追捧,各景区内都是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
此外,文化场馆的持续开放也为假日增添了书香与文韵。恩施州文化中心《西兰卡普》增开下午场,场场爆满;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博场所免费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成为游客深入了解恩施文化的重要窗口。
服务暖心,细节之处尽显“恩施温度”
这个假期,“暖心”二字是众多游客对恩施的共同印象。恩施市通过一系列主动作为的系统措施,将“游客至上”的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城市温度。
“暖心八条”措施直面游客便利出行,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被游客誉为“最实在的欢迎礼”。此外,全市组织的600余名志愿者,则是这种城市温度的直接传递者,也构成了恩施的另一道温暖风景。在高速路口,志愿者小沈正为一位风尘仆仆的自驾游客递上热水:“我们不仅要解答咨询,更要让每一位来到恩施的游客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在景区入口处,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耐心引导即将入园的游客,他们的微笑成为恩施最美的风景线。
宣传助力,立体传播展现“恩施魅力”
假日的恩施,美景与美誉同在,不仅以山水之美吸引游客,更以品牌传播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节前与节中,恩施市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体系,成功塑造了“世界硒都”的旅游城市形象。
恩施市结合官方新媒体矩阵的权威性与“文旅宣传大使”的推介,将景区的暖心服务、特色活动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四海宾朋。
在更高层面的传播格局中,实现了从“地方名片”到“国家平台”的跃升。CCTV-13《新闻直播间》《东方时空》两档栏目以“云雾织仙境 科技助畅游”为主题直播恩施大峡谷秋色,让全国观众实时感受这片山水秘境的独特魅力;CCTV-2聚焦恩施大峡谷景区为游客免费提供热饮早餐作重点报道。与此同时,新华网、湖北日报、长江云等主流媒体平台纷纷聚焦恩施假期旅游市场的创新举措,累计发布深度报道近百余篇,从服务质量、文化融合、管理创新等多维度展现恩施市文旅发展的新气象。
金秋双节,恩施市文旅市场平稳有序,无重大旅游服务质量投诉事件、安全事故和社会舆情发生。恩施用一场全员参与的保障、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一份无微不至的关怀,成功将客流高峰转化为口碑高峰。当最后一批游客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时,恩施已经为下一个旅游旺季做好了准备——这里不只有绝世风景,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宠客”温度。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