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小吴你来的刚好,这刚泡好的热茶,整上一杯再忙也不迟!”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派出所民警吴奇昌左脚刚踏进佑雅新村网格员胡大哥的家中,便被一声招呼吸引了目光,接过胡大哥热茶,吴奇昌顺势拉过了身旁的的四脚凳,一边询问着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将办好的身份证递到胡大哥的手中并叮嘱说:“老人的证件一定要保管好,有啥事儿就给我打电话,我就在警务室,随叫随到。”
帮助行动不便儿童就医
“小事不小瞧,为民是首要。”隶属于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的古登边境派出所始终将“人民”为中心印刻在全体警员的心中,把“服务”一词贯穿到警务工作各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靠前”、“便民”、“背包”三项警务机制,全面落实派出所治安管理主体责任,依托好平安示范村寨建设,实现了治安、刑事案件双同比下降,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服务主动靠前“升温”满意度
古登边境派出所地处怒江州偏中段位置,古登乡辖区南接称杆乡、北邻洛本卓乡,沿江而建,依山而立,全乡共设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1.5万余人,下设4个警务室,两个警务区,一直以来,该所民警辅警坚定“建设好边疆、守护好边疆”的理想信念,为服务辖区各项建设做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贡献。
“警官,你们这办证效率真的快,足不出户就能拿证,为民服务阿克几(傈僳话太棒了)!”
“民警们发的警民联系卡内容很详细,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张,只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解决。”
“派出所拍摄的短视频很有意思,以前普法虽然讲的很详细很到位,但是我们的兴趣不高,现在大家在家里看一看抖音中的普法视频就能得到警示和教育,很符合大家的口味。”
古登边境派出所针对辖区以山区地貌为主的实际,全乡近70%的群众依山而居,就地务农,长期面临着居住分散,办事、交通不便的等情况,积极组织“背着背包去下乡,亲民为民大走访”等活动,将“警务”装进背包,与时俱进的宣传资料、信息详细的警民联系卡、还有即需即办的办证“三件套”,将办“小事”,帮“小忙”的警务真正建到了群众家门口。自开展“背包警务”以来,为群众上门送证140余枚,发放宣传资料2400余份,帮助群众完成代办,代理,代收业务3000余次。
紧盯便民利民“主打”安全感
农忙时节,民警深入田间地头
群众满意是各项工作发展的有力推手,只有将“警务前移,警力下沉、警情快处,警网通联”做实做优,才能把群众的迫切需求解决在基层,群众的满意才是强大派出所公信力的必要条件。工作中,我们带着发现问题的眼光走村入户,把疑难杂症找出来,把群众意见带上来,将解决措施列出来,一步步构建起了“边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格局。”古登边境派出所所长吴志昌说到。
一场场“板凳会”“座谈会”“警民恳谈会”像一张无形的同心网将派出所与当地群众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多种多样的“安全教育,全方位的法治宣传,让基层法治阵地有了古登乡的本土活力,各类警情显著下降。一组数据表明,自年初以来,辖区内“两案”的发案率和破案率及命案发生率分别呈“一降一升零发案”的趋势;通过走访排查、接处警、强边固防力量的反馈等方式,将辖区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分类施策,精准化解。同时,构建党建联创协作联盟机制、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和基层党组织主动牵头的优势,创建“防、查,治一体化调解委”、搭建“一村一警N党员驻村调解平台”,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重视特殊帮扶“充实”获得感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我们讨回了血汗钱!”自2023年初以来,古登乡佑雅村植桐油树种植工程负责人黄某以未取得工程款为由,先后拖欠21名由当地群众组成的施工人员连续3个月的工资,共计12480元,该所民警了解情况后,经过协调沟通,最终帮助农民工全额讨回工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看望困难家庭中的留守老人
古登边境派出所立足辖区流动人口基数大,务工人群频繁入乡实际,将留守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特别关注对象,实施“回归计划”和“暖心帮扶”,主动与乡政府、村(社区)搭建三级关爱桥梁,对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敬老院、残疾人等群体登记建档、定期走访,切实提升其安全感、幸福感。协同民政、司法、综治、网格员等社会力量同心创建起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立足本职通民意,警务提档助发展。古登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枫桥经验”根植于心,践行于行,背起警务背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热情温暖民心,用真诚收获民意,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融入百姓的欢乐幸福,执“平安”之笔奋力书写出党和人民的满意“新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