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法治示范小区’建设以来,我们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少了,居民的法治意识明显提升了,生活在这样的小区,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谈起“法治示范小区”的建设,来自吉林省临江市建国街道的负责人,对民警们赞不绝口。
近年来,吉林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建国边境派出所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举措,凝聚“警地融合”工作合力,整合辖区各界资源,打造了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法治示范小区”,居民群众不出小区、不出家门就能解决法律问题,法治温度可触可感。
“一体式”联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国边境派出所联合法庭法官、司法所干警、社区干部、网格员、法律志愿者等,吸收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各方力量,拧成基层治理力量的“一股绳”,做优“一门式”打包服务,实现了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法律问题及时解决、民生诉求有效对接。至今,已累计开展联合接待50余次,提供法律帮助100余人次,解答各类法律问题200余件。
随着一件件事情的解决,上门求助的人越来越多,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和耐心细致的周到服务,汇聚成阵阵暖流,化解了居民的“心结疙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点单式”服务精准解决群众法律问题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点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建国边境派出所联合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开办“法治夜校”,建立法治凉亭,制作发放“讲法菜单”服务卡,动态更新法治宣讲团名单及宣讲课题,一场场通过统计群众法治需求后“下单”预约的法治课在小区开讲,受到广泛好评。
民警还通过前期的广泛民意调查,编制公示《法律服务清单》,定期邀请顾问律师入驻坐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推行“点单式”法律服务,群众可打电话“下单”预约,顾问律师“接单”后精准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法律服务。顾问律师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运用专业知识化解纠纷,成了社会治安治理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
“一站式”受理撬动法治便民服务新动能
半辈子没和人“红过脸”,没想到跟用工单位发生劳务纠纷,单位态度强硬,而自己又不太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小区居民老刘急得直拍腿。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老刘的困难后立即联系小区顾问律师,上门开展法律援助,经民警和顾问律师了解事情原委后,建议老刘申请劳动仲裁,并协助他收集工资转账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能证明他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群众办事,最怕来回折腾跑‘冤枉路’,最怕各职能部门互相推诿,办不成事”。 “法治示范小区”的“一门式受理”,成为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便捷通道”。
“法治示范小区”内的警务站设有人民调解工作组、法治宣传辅导站、法律援助联系点、法律服务咨询点等服务功能,拥有独立的接待服务场所,构建起“法律援助+矛盾化解+诉源治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平安守护”多功能复合型法律服务新阵地,实现了“进一扇门,集中受理,分流处理,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超市式”服务擦亮公共法律服务新名片
“咱们小区的警务站就是一家‘法治超市’,家长里短的烦心事在这儿不仅有人解决,还能够免费咨询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是小区的保洁员王大姐最近逢人便念叨的事儿。
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家“法治超市”的“店长”是社区民警,“服务员”是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志愿者、社区干部;超市内摆放的也不是百货商品,而是法律援助、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法律服务“产品”。居民遇到纠纷和问题时,可以像去超市买东西一样,快速获得帮助。警务站的墙壁上张贴着法律服务方式和联系人信息,方便居民前来“选购”,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超市化”法律服务带来的便利。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