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他们把警务室“背”进边境村寨
2023年08月1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杨济宇

  勐弄乡地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西北部,与缅甸接壤,最高海拔2500米,每年霜期150天。“半年雨水半年霜”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全乡森林覆盖率超过60%,山林面积大,人员居住较为分散。

  


  今年以来,为解决群众办事路途远,纠纷小事不愿上报,久拖成患等问题,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勐弄边境派出所推行“背包警务”工作模式,将证件办理、法律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背包里。民警背着“警务背包”进学校企业开展反诈宣传、下村组化解矛盾纠纷、到田间地头巡逻走访……这一个个“行走中的警务室”,把社情民意、群众诉求装进背包,把暖心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火塘夜话”架起警民“连心桥”

  

  “各位老乡们,我是勐弄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苏永栋,趁着晚上,今天给大家讲讲防诈骗知识。也请大家对派出所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4月20日,一场情真意切的“火塘夜话”活动在勐弄乡龙门古寨开展,民警与村民围桌而坐,畅所欲言,气氛浓烈。

  

  勐弄边境派出所根据当地群众白天忙于劳作,没时间集中学习的情况,成立“红石榴”普法小分队,创新农村普法形式,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开创了“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双语模式的“火塘夜校”,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第一时间向边疆各族群众宣传、讲解两会精神以及各项优农惠农政策,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仅今年前半年,就化解矛盾纠纷33起,开展送证上门25人次,入户走访1002人次,法律宣传覆盖3056人次。

  

他们 (2).jpg


  “警民联手”绘出最大“同心圆”

  

  每天一大早,户籍民警王菲都会认真梳理近期办理好的身份证,并及时分发至各个警务片区,便于民警夜访过程中第一时间将身份证送到群众手中,避免群众来回跑。

  

  楂子林村民小组距离勐弄乡集镇约23公里,是全乡最偏远的山村,往返集镇需要1个半小时,群众办事颇为不便。4月15日19时许,晚饭后没多久,勐弄边境派出所户籍民警王菲就背着身份证来到村里。

  

  “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领到新办理的身份证,村民余生文向民警竖起了大拇指。余生文家媳妇患有精神疾病,女儿患有癫痫,家中特别困难。最近他因身份证丢失急需身份证,但因要看护两位病人,一个多月前办好的身份证却一直没有领取。王菲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特意来到他的家中,送证上门。

  

  在辖区“夜访”过程中,有村民反映最近寨子里偷盗较多。勐弄边境派出所立即组织民警携带专业的执法装备,开展常态化动态巡逻。同时,积极发动村委治保组织和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组织开展义务巡逻。在这之后,村里未发生一起失窃案件。

  

  5月21日,所长黄秋云和民警时朋举在勐典村开展“火塘夜话”时了解到,村民左某和明某因勐弄连续下雨,左某家有棵树在明某家旁边存在安全隐患,怕树倒压到自家的自建房,随即发生口角。村委多次协调均未得到妥善解决。

  

  为防止矛盾进一步升级,民警联合司法所、村委会多次召集双方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在“夜话”地点,双方握手言和。一起邻里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他们 (3).jpg


  “线上线下”构建安全“防护网”

  

  “您来扫一下我们群二维码,再把群昵称改为实名就可以啦!”每到一处,民警都会招呼周边群众扫码入群。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实现“键对键”的即时服务,近年来,勐弄边境派出所还积极物建“网上警务室”,在背包走访过程中,组建了村寨、企业、商店等各类警民联系微信工作群,覆盖群众1000余人。民警在群内发布预警信息、宣传安全防范知识、回复群众办事咨询等,还收集到许多举报线索,警民联动快速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6月2日下午,有热心群众在微信群内反馈说近期接到德宏州州公安局的电话,说是收到一份关于自己的协查公文,让其带上身份证到州公安局了解情况。民警在微信群得知此消息后,立即联系群众,并赶到其家里立马对她进行了制止行为,成功阻止武女士被骗后,民警随即对其开展了反诈知识宣传,并留下民警的联系方式和派出所报警电话,告知今后遇此类情况可随时拨打电话与自己联系。

  

  截至目前,“警务背包”累计上门办理身份证51个,送证上门177人次,入户走访2970人次,调解纠纷108起。其间,群众提供破案线索20余条,据此侦破了一批刑事、治安案件,辖区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