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云南位置最偏、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降雨最多、平地最少的边境乡镇。解放前,独龙族群众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1960年冬,边防官兵进驻独龙江乡马库村,目睹独龙民族刻木记事、观天记时,决心传播文明,立学兴边,学之无堂,伐木割草建盖,教之无师,挑选官兵担任,由是,大山深处之朗朗书声,奏响了独龙民族走向希望的强音。
“孩子们一年四季几乎都光着脚,划伤、冻伤是常有的事,吃的都是清水白粥,晚上十来个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睡觉,看着是真心疼啊……”回忆起支教的经历,贡山边境管理大队民警梁进春感慨颇深。2002年,派出所“支教助学”的接力棒传到了梁进春手里。1间宿舍,2间教室,3个老师,35个学生,就是当时马库警民小学的全部。
马库警民小学于2007年退出了历史舞台,500余名毕业生,有247人升入初中,162人考上高中,10人考上大学,从他们中走出了独龙人的研究生、作家和党政领导。
今年8月份招录的边境专职辅警江飞龙,是马库警民小学办学时期最后一届学生。当时6岁的江飞龙尤其记得那位穿军装老师的教诲——“国家就像我们的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毕业以后,江飞龙积极报名应聘成为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一名边境专职辅警,问到为什么想当辅警时,江飞龙坚定地回答道:有国才有家,我要把家乡守护好,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年1月1日,公安边防部队改革,原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改为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边防官兵脱下军装,穿上了警服。虽然机构、制服变了,但他们的职责和使命永远不变。
走进整洁美丽的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彩虹色条纹装饰、惟妙惟肖的独龙牛头像图案装点、木质茅草尖顶装扮的教学楼美丽气派,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民警尹广丽正在使用多媒体一体机播放PPT给同学们讲课,同学专心致志认真听讲。“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校园欺凌,要怎么办呢?”“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纷纷踊跃举手回答。通过国考进来的她,同时还担任着同学们的课外辅导员。通过课外辅导活动,她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他们。
如今,独龙江乡中心学校98.5%都是本地独龙族学生,学校的设施环境大提升,学生从老式教学楼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宿舍楼;学校操场从水泥地变成了塑胶篮球场。
虽然戍边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服务群众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们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聚焦独龙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大手牵小手”“1+1爱民助学”活动,助学兴教。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