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警”防有诈 守住“本心” 远离“贪心” 多留“防心”
2023年09月1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马洪利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呢?”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打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被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被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受害者落入诈骗陷阱,自身权益受到不同程度侵害,为进一步加大防诈知识的普及力度,提升辖区群众识骗、防骗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电信诈骗案件的发案率,近期,云南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境派出所深入辖区持续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刷单是假、骗钱是真,网恋是假、骗你转账是真……谁知道还有哪些诈骗手段?”互问互答中,该所民警采取座谈会的形式,将真实案例和反诈知识相融合,针对当下高发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及常见手段进行详细分析,以案释法警示群众,不断提高网络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及普及率,切实提升群众自我防范意识。目前,共举办座谈会6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0余人。

  

  “现在的反诈宣传方式很好‘玩’,既内容丰富有意思,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很多反诈常识,尤其是让我清楚了一些最新的诈骗手段。”家住古登乡佑雅村的蔡阿姨说道。

  

  民警针对辖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中老年人偏多,防范意识薄弱,容易上当受骗的实际情况,通过悬挂主题标语横幅、发放网络安全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网格群推送信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广大村民讲解电信诈骗的特点及网络隐患的种类和危害性,传授安全防范方法,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向村民宣传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辨别网络谣言。

  

  结合自身所见所闻,民警深入浅出地提醒群众不要轻信购物、中奖、网银密码升级等诈骗电话及诈骗短信。结合辖区被骗群众实例,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如若上当受骗,要保存好转账凭证、对方账户等相关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检举和揭发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人员线索,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百出、手段多变、骗局逼真,以非接触性的诈骗手段实施,甚至未曾谋面就被骗取大额财物。这种犯罪危害对象之多、危害范围之广、侵害财产之巨,是其他普通诈骗犯罪难以相比的。”民警黄加学语重心长地说道。

  

  据悉,古登边境派出所积极创新实施“线上键对键”“线下面对面”工作法,根据电诈类型对易受骗群体“精准普法”,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反诈宣讲活动,实现“阵地全覆盖”,为辖区群众织密安全“防护网”,牢牢守住群众的“钱袋子”。

  

  截至目前,该所共定制防诈反诈宣传资料1万余份,制作法治宣传小视频8期,并在怒哥说警事抖音号、泸水警方公众号、怒江政法微博号等平台发布,浏览量达21.9万次;并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成功预警劝阻47人,止付账号2个,劝阻率达100%。

  

  民警温馨提醒: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协助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