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以清正家风 攀登政治高峰 护航社情民风——古登边境派出所专职辅警付益波
2023年11月16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张禾   

  近日,在怒江州“清廉家庭”候选名单中,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境派出所专职辅警付益波的名字被亮眼的黑体字映衬其中,让我们跟随朴实无华的文字,走进“清廉家庭”荣获者付益波的事迹。

  

  现任怒江边境管理支队古登边境派出所专职辅警付益波,男,傈僳族,中共党员,入职以来先后荣获优秀辅警4次,嘉奖1次,2022年10月因在二十大安保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获安保先进个人。

  

  携清正从警 为公正而行

  

  “为人清白、做事清正、生活清贫、从警清廉”这些词汇,是付益波的同事们经常形容他的标签,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2013年9月份,有着两年军旅生涯的付益波想让自己的一腔热血换种方式继续发光发热,于是,他带着这份退役军人的信念,加入到了古登边防派出所,当时,派出所紧缺“法言法语”释义人才,入职后的付益波见状,主动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扛起了“汉语、傈僳语、白族语”三种语言互译互通的重任,这看似简单的翻译工作,真正操作起来却要百倍细心,容不得丝毫马虎。

  

  据该所所长介绍,傈僳语翻译在与群众日常交流中看似简单易学,但是要原原本本地用民族语言为嫌疑人或证人翻译法律条款这类就要慎之又慎,一个法律名词的误解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影响到案件的公平正义。

  

  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付义波更加认清了“法治”一词的深厚内涵。在日后的工作中,付益波在实践中跟着身边的同事勤学苦练,在书籍里找寻诠释“法治”的真经实招,为了自己心中的公平正义。他波几乎放弃了自身休息时间,在无数次的工作实践中,他渐渐明白了最好的翻译不如精准地宣传这一道理,他利用下乡走访契机,主动宣传好法律法规、黄赌毒等政策,用接地气、聚人气的“土话”,将公正清廉的警风吹向了田间地头,吹进了15000余名当地群众的心里。

  

  筑廉洁家风 向美德而生

  

  一田一社,四人一户,廉洁之风,常吹常醒。走进付益波的家庭,你会发现正如他本人一样朴实无华,一些必要的家电在几十平的砖瓦房内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妻子的香林花是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夜以继日的操劳,让她看起来比同龄人沧桑了几许,家中的两个儿子深受父亲付益波的感染,从小在充满廉洁氛围的家庭中长大,他们始终怀着一颗团结友善、刻苦努力的上进心。据付益波回忆,今年9月份,儿子付涛云在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上,被同学用镰刀误伤手指,伤口深度肉眼可见,随即便在老师和同学的照看下,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进行了缝针包扎。事后,面对该生家长的执意赔偿,付益波家庭用一句“事事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向学校和广大师生家长诠释了新时代下高尚的“权钱观”,这样的事迹,在付益波的邻居口中老生常谈,一段佳话、件件小事,成为了大伙心目中廉洁家庭的标杆。

  

  风尚户户联 和谐村村传

  

  工作中的付益波以廉政警风历练忠诚警魂,生活里的付益波以清廉家风诠释立本为公,身为党员的付益波,经常把廉洁风尚通过一件件小事传递给辖区群众,用文明实践影响家家户户常吹家庭“廉洁风”,常念家庭“廉洁经”,把好廉洁“家门关”。

  

  付益波夫妻种植白芨已经有三年,在这三年间,时常能看见他们夫妻二人的身影在白芨地头除草,早出晚归,有时还会带上正在初中的儿子做农活,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孩子们学习与生活,让他们懂得“只有勤劳的付出才会有回报”。 ???

  

  “今年的白芨收益还是比较可观,周围的邻居看见后,都来问白芨的种植技巧,我心想传授别人种植技巧,不如带着大伙干来的实际,然后我就同抗罗一组的村民联合种植了2亩多,能用微薄之力带着邻里乡亲过上好日子,我感觉很幸福、无愧于我党员的身份。”

  

  付益波经常挂在嘴边讲的一句话是“贪字变贫字”,以此来教育孩子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付益波认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每个家庭的庇荫大树,他的家庭就是大树众多根脉中的微弱力量,当这棵大树向阳生长时,我们要向各个枝干默默输送养料,为它驱虫避害。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他们用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爱和责任,诠释了廉洁之美,助长了廉洁之风、提振了廉洁之气。正是有了一个个这样的家庭,使得我们的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只有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家”会更加的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丽,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编辑: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