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做边疆的守护者群众的暖心人
2024年03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刘倬良

  延边边境管理支队芦果边境派出所三级警长刘倬良,一级警司警衔,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荣获 “个人三等功”3次、2021-2023连续三年荣获“ 优秀公务员”、2023年被吉林省委宣传部评选为第三季度“吉林好人”,2023年取得户政考核第一名,多次获得各类嘉奖等荣誉,服务群众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守望都市、延边电视台等相关媒体报道。

  

  扎根基层、默默坚守,争做民族团结的“暖心人”

  

  从不熟,到熟知,刘倬良按照自己摸索的“3关心3必到”(即:关心空巢老人、关心特殊人群、关心大事小情,逢重要节日必到、逢困难求助必到、逢矛盾纠纷必到)的工作方法,迅速与村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2023年4月,辖区朝鲜族阿迈联名撰写了表扬信并一起送到了和龙边境管理大队,阿迈情绪十分激动,虽然普通话表达不是十分清晰,但一定要让组织表扬一下这个小伙子。

       近年来,派出所发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位优势,以“千里边关党旗红”和警地融合工作为抓手,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刘倬良逢年过节必到辖区“空巢老人”家中拜访,劈柴、架火,收拾屋内院子卫生,讲解党的最新政策,送去节日慰问品,共同制作打糕、冷面等朝鲜族传统美食,学习朝鲜族传统民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靠近群众,服务上亲近群众,真正将边民处成了娘家人,辖区群众亲切地称小刘警官为“图们江畔的暖心人”这正是老人们对他这些年工作高度认可的真实写照。

  

  担当作为、践行宗旨,争做百姓心中的“多面体”

  

  日常工作中,刘倬良时常切换于各种角色。在辖区走访中他是“排头兵”。作为社区民警,平均每年走访群众260余次,1300余户,2100余人次。以实践经验为根基,组建社区警务团队,推动“戍边堡垒”警务模式建设,让村民来带动村民,辅警、村警、护边员,划分区域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包保分片责任制度,实现了底数清、情况明,达到了提人知事、遇事达人的标准。

       在矛盾化解中他是“和事佬”。该同志秉承着“老百姓的事大于天”的工作原则,采取“五位一体矛调法”(即:民警深入了解、邻里之间帮腔、村委会干部入户、矛调中心援助、想尽办法办事)耐心劝导的同时,切实站在群众的立场出发,以真情实意的态度降低矛盾激化风险性,累计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调解土地纠纷24起、邻里纠纷36起、劳资纠纷11起,无论大事小情,皆妥善化解,解决了制约辖区稳定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实现“三零”工作目标。在为民服务中他是“孺子牛”。身为党员干部的刘倬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初心使命,坚守在为民服务这块责任田中。救助村民文某一家一氧化碳中毒,拯救文某一家转危为安,该事件更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宣传,成为全国冬季安全宣传农村家庭一氧化碳中毒救助典型案例。配合中央媒体拍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公益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进行播放。

  

  不负重托、英勇顽强,争做边境线上的“守护神”

  

  每当有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刘倬良总是有“你比我小我先冲”、“你成家了我单身我先上”的各种“理由借口”, 勇于面对带有凶器的犯罪分子,无畏跌落悬崖、感染疾病的风险。2020年2月,辖区边民群众向其反映家中物品丢失。冬季边境地区人员往来少,刘倬良警觉可能涉及跨境犯罪,立即发动边民、护边队沿村巡防,遇有线索及时反馈,通过收集群众线索,结合连续回溯视频监控探头最终锁定人员区域,主动请缨承担抓捕手。

 

       在盘山路边,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从发现到成功抓捕用时不到24小时,实现跨境犯罪立即发现、立即制止目标。从警以来参与抓获跨境违法犯罪人员8名,参与办理跨境涉毒案件1起。有效打击违法犯罪,震慑违法活动,保护边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争做基层单位的“领头羊”

  

  芦果边境派出所新老民警出现断层情况,所内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量身定制了以“老带新”的培育发展机制。而这个责任落在了刘倬良的身上,该同志自创“三步走”传带模式效果显著。通过,第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正确导向。第二步传授业务技能,形成工作模式。第三步养成思维模式,提升自我认同。将多年来社区工作经验倾囊相授,与新警紧密配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截止至今,所内一直沿用此工作模式,新警们屡立新功,累计获得了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2次、优秀公务员3次。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刘倬良总是按着“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这句座右铭去做。他用自己的正能量,带动着身边的人,也用自己脚踏实地,敢打敢拼的精神,怀揣对移民管理事业的热爱,在守护平安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