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17时许,辖区群众李某向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马鞍底边境派出所民警李国兴求助,称自家耕地被相邻的普某侵占。李国兴当即联系“护蝶齐飞”志愿队队员李蕾一起对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经过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利弊关系,两户村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调解协议。
“护蝶齐飞”志愿队是该所探索群防群治工作的一个缩影。由于马鞍底乡地处边境一线,加之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社情民情复杂,近年来,该所依托地方政府“蝴蝶文旅、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于2022年创新推出群防群治队伍“护蝶齐飞”志愿队。
该所“护蝶齐飞”志愿队由边境派出所民警、各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治保成员和社会积极群众组成,在动员辖区群众参与安全防范、治安巡逻、矛盾化解等工作上探索出新路子,齐力推进了平安边境建设。
1月23日傍晚,萝卜地村村民李举在街上买完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街边一家小卖部店主出门时忘了上落地锁。“阿侄,你店里门没锁好,下次要注意了。”李举打通了在外采购店主的电话。
“这事搁以前,我可不敢管,一来怕别人说多管闲事,二来怕让人赖上说丢了东西。现在穿上了‘护蝶齐飞’志愿队衣服,心里感到有责任管,管起来腰板也直了!”54岁的李举深有感触,像他这样“会讲本地话、了解本地事、掌握本地情、知晓本地俗”的村民是“护蝶齐飞”志愿队的主招对象。
两年前,该所按照“1+2+N”结对帮教模式,依托“边警小课堂”平台,对志愿队队员进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等技能培训。边境派出所还按年龄、性别将志愿队分为负责家庭普法的“少年组”、护村维稳的“青年组”、收集信息的“巾帼组”和调解纠纷的“银发组”,他们根据各自的优势,针对性开展治安巡防、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工作。
“小詹,中梁村委会岩羊坪上寨王某家里好像有枪支。”2月14日,志愿队“巾帼组”成员杨甜把入村发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民警詹瞻。民警立即组织志愿队队员来到王某家中,对其讲道理、说法规,明白原委的王某主动将父辈遗留的火药枪、铁砂等悉数上缴,这是“护蝶齐飞”志愿队“巾帼组”成员收集信息线索后及时反馈给派出所的真实工作场景。
除此之外,志愿队本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理念,构建了“护村队-村委会-乡镇职能部门-乡镇法庭”四级联调体系,重点对劳资纠纷、婚恋隐患、邻里纠纷等问题进行联动调解。
“组建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就要引领一片群众,安定一方民心。”民警李国兴说,群众工作就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每个乡村基层治理单元,最终打成一个固边稳边兴边的“平安结”。“护蝶齐飞”志愿队建立两年来,马鞍底乡矛盾纠纷同比下降9.5%,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2%,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1%。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