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古楼子乡,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古楼子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戍边为民、强边睦民、兴边富民”的工作理念。这个地处边疆的边境派出所,不仅是维护边境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推动地方发展、凝聚民族精神的坚强阵地。
古楼子边境派出所辖区横跨22.6公里的边境线,拥有5个行政村60个村小组,常住人口2789余户8530人。这里世居着满、汉、朝鲜、蒙古等民族,是一个集“边疆、民族、红色、生态”为一体的边陲之乡。近年来,该所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强化政治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和警务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群众和边境管控的能力。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古楼子边境派出所与驻地政府、村委会等5个基层党组织签订联创联建协议,共同打造了“红心蓝盾 边江锋警”党建品牌。通过“五联共建”模式,即党组织联建、组织生活联过、基层治理联抓、民生实事联做、边境管控联防,派出所不仅加强了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联系,还有效提升了联合巡逻、主题党日活动和联席会议等活动的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实际工作中,古楼子边境派出所注重源头治理和创新实践。利用党员、网格员等力量组建了“党员调解组”,针对农村常见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和调解,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古楼子边境派出所还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重点矛盾纠纷,采取统一融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
科技的应用也是古楼子边境派出所工作的一大亮点。搭建了全时空多方位的管理平台,运用鹰眼、地埋、雷达、红外线等技术手段,深化人防建设,形成了高水平的边境立体化防控新体系。这不仅提高了边境管控的效率和安全性,也为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古楼子边境派出所积极融入兴边富民的相关工作,发挥民警包村制度优势,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推广蓝莓、板栗、燕红桃等种植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古楼子边境派出所的故事,是一首戍边为民、强边睦民、兴边富民的赞歌。在这里,党的光辉照耀着边境的每一个角落,边境人民的心向党,共同绘制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风景线。古楼子边境派出所将继续坚持初心,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担当,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边境环境而不懈努力。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