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壮族群众的贴心人
2024年09月1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蔡铮

  广西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友谊关边境派出所位于祖国南疆最前沿,有“祖国南大门”之称的千年雄关友谊关就位于该所辖区,这里是边疆多民族聚居区,壮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2.6%。两年来,所长宋伦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带领全所各族民警辅警夯实社会稳定基础,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稳边固防,有力维护“祖国南大门”和边境辖区和谐稳定。

  

  巧用山歌普法 传唱南疆国门好声音

  

  “全民反诈浓氛围、防盗防坑防诈骗,心不贪来利不沾,防范诈骗最有效,遇到事情你莫慌,沉着冷静报公安……”9月18日晚7时许,在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关隘屯议事亭10名身着壮族服饰的当地妇女与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宋伦所长一起唱着动听的壮族山歌调,以传唱山歌的形式向周边群众宣传反电信诈骗知识。

  

  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在普法工作中发现,边境壮族群众,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壮族群众大多只会讲壮话,只听得懂壮语,对边境法律法规难以学习了解。2006年,该所根据辖区群众喜爱山歌的特点,发动礼茶村10名妇女成立了“壮族女子山歌队”利用山歌普法,深受群众欢迎。

  

  宋伦担任所长以来,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深入走访群众,把脉群众“普法需求”,开展“订单式”普法,努力做到哪类问题多发就多普什么、群众想了解什么就宣传什么,达到“双向互动”,真正让普法山歌唱得更加“响亮”。

  

  “今年是壮族女子山歌队成立18周年,我组织民警协助山歌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编成山歌,把‘我们想讲的’变成了‘群众爱听的’,把‘群众爱听的’融进‘我们想讲的’。壮族女子山歌队,用接地气的方式,把法律知识送进边境辖区的千家万户,极大地浓厚了法治氛围,为维护南疆国门的和谐稳定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一定将壮族女子山歌队的这一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宋伦说。

  

  据统计,近年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联合女子山歌队创作了《禁毒歌》《戒赌歌》《大家一起反偷渡》《法律来为你撑腰》《传承文明好家风》《民族团结歌》《乡村振兴歌》等200多首山歌唱词。唱词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禁毒、戒赌扩展到民族团结、兴边富民、法律宣传、扫黑除恶、精准扶贫、文明乡风等各个方面。“壮语普法村村讲,普法山歌处处唱”在南疆国门蔚然成风。

  

  创新调解模式 打造民族团结模范辖区

  

  为更好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实践,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经过多年实践,经过大量的基础工作和反复实践,今年4月,宋伦和战友们得到上级支持,创立了广西首个“汉壮双语调解室”。宋伦以汉壮民族团结为出发点,把汉壮双语调解室模式延伸到整个边境管理工作中,升华为汉壮双语警务机制,整合社会力量,汇聚汉壮群众20余名代表建立“汉壮双语调解人才库”,引入“第三方力量”,创新构建“1+5”调解模式,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综合利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为壮族群众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途径,进一步提高调处效能和服务水平。对于经过调解确实无法达成协议的,协调相关部门主动介入,畅通诉讼渠道,避免群众出现“信访不信法”等问题,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通过畅通多元化的人民调解渠道,较好地实现了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今年来,该所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8起,成功调解96起。

  

  “民事纠纷找法院,商业纠纷联商企,劳资纠纷劳动局,涉及外商要翻译。”该所弄尧警务室民警袁慧根据日常工作经验将各类矛盾纠纷所需要协调的部分编成方便记忆的顺口溜,每当遇到相应类别的纠纷时他都会主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解。

  

  9月3日10时20分许,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壮族货车司机农某报警称:在友谊镇某货场,其和货主因货物打冷问题产生运输费用纠纷,请出警处理。接警后,该所立即指派值班民警袁慧和辅警卢俊宇赶往现场处置。经了解,货主梁某通过货站联系到冷藏车司机农某,双方约定从外省运输一批水果到凭祥,货到付运费。卸货时,货主梁某发现因货物打冷问题,导致部分水果受损,要扣除司机农某20000元的运输费用,双方为此争执了2个多小时。民警袁慧弄清事情原委后,分别听取了双方意见,从情、理、法角度对双方进行劝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袁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解,双方打开了心结,货主梁某考虑到受损的部分水果只是外观轻微起皱,并不影响销售,决定不扣除司机农某的运输费用;司机农某感觉到自己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打冷工作没有做好,导致货主的部分水果表皮起皱,主动赔偿货主梁某1500元。农某、梁某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因货物打冷引起的运输费用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近年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调解商贸纠纷、群众纠纷、征地纠纷、跨境纠纷等各类纠纷67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6.5%。

  

  “调解室虽小,但它是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宋伦说。近几年里,友谊关边境派出所辖区从处置难、化解难,逐渐转变为汉壮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民族团结“桥头堡”,实现了社会治理“三降两零一升”。2021年,该所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办实事解难事 做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

  

  自2023年5月担任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所长以来,宋伦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践初心”的工作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紧密结合,将为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当作己任,以实际行动把“温暖、服务、帮扶”送到家,教育引导全所民辅警认真细致对待群众的每一件事,大到刑事案件、小到家长里短,都要怀揣着一颗忠诚为民的初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获得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去年8月,宋伦在辖区礼茶村板价屯走访时,发现该屯10岁的壮族小女孩黄伟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其母亲和奶奶长年卧病在床,全家就靠父亲一人在外打零工维持生活,上小学四年级的小娟情绪低落,学习成绩落后。了解这一情况后,宋伦主动与黄伟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并积极协调村两委向上级汇报,为小娟家申请了低保,帮助小娟家缓解经济困难,一有空闲时间,宋伦就组织民警为小娟辅导功课,从心理上关爱她,从学习上帮助她。在宋伦的帮扶下,小娟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爱,在当年秋季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排名全班第3的好成绩。

  

  在宋伦的带领下,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边民”“落地加工+边贸合作社+直通车”模式,探索出一条富有边境特色的致富新路子。在该所的助推下,辖区成立了富疆、山峰等6家合作社,辖区壮族群众连续两年人均增收约7000元,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达50万元以上,有效推动了边民群众共同富裕。宋伦精心选派8名移民管理警察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支教老师,牵头引进76个特色种养殖项目帮助群众增产增收,以兴边富民的实际成效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宋伦组织所里的党员民警成立“戍边为民服务队”,主动开展“党旗耀边关”“党员心连心”等爱心帮扶活动,先后为辖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200余件、结对帮扶困难儿童25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2.6万元、惠及群众600余人次。据统计,近年来,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32面、收到群众寄来的感谢信26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才把你放在眼里。中秋节前夕,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的壮族群众梁大姐代表村里的全体群众为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送来两筐粽子,以表达对全所民警的感激之情。

  

  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边疆安宁,友谊关边境派出所在宋伦的带领下用真心赢得了民心。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今年8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确定35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70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拟表彰对象,宋伦所长榜上有名!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