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台风后的“桃源”新象
2024年09月25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蒋伟

  台风过境两周,9月18日傍晚,细雨蒙蒙,笔者从海口驶向澄迈的文玉村。一路上,26公里盘山路,倒下的大树、躺在路面的电线杆,台风肆虐后的景象让人揪心。临近村子时网络中断、导航失灵,靠着老乡指引勉强找到进村路线。

  

  文玉村地处澄迈县老城镇最偏远之地,位于火山岩地区和平原交界处,地势险峻,曾是琼崖革命时期第六纵队根据地,流传着不少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村子由文楠村和玉堂村合并而成,有 400余户2000余人,多为老年人,靠种植橡胶树、槟榔树谋生。美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民警张晓宏是这里的驻村书记。

  

  在250乡道的尽头,点点光亮刺破黑暗。走近一瞧,是几盏太阳能路灯在夜里顽强地发着光。灯光下,三四十位村民散坐其间,这里便是文玉村了。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的灾后满地狼藉、怨声载道截然不同,取而代之的是浓郁的烟火气息。路面平整干净,三两孩童借着灯光嬉戏玩耍,人群中有卖凉茶的商贩、正在进货的果农、纳凉闲聊的村民,远方甚至还传来咿呀的琼戏唱腔和戏鼓咚呛声。

  

  “你是从海口来的蒋警官吗?张晓宏书记去县里汇报工作、看病了,今晚回不来,我先带你在村子里转转”。玉堂村村民小组邓聪原组长迎面走来。在他的介绍下,“桃花源”背后的秘密被揭开。

  

  9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今年第11号台风“摩羯”已经生成,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文玉村正处于台风预计路径中。张晓宏曾在10前参加过超强台风“威马逊”抢险救灾,再次看到超强台风可能发生,他意识到必须未雨绸缪,把防范工作做到前头,与台风来场“赛跑”。

  

  9月2日下午,张晓宏立即组织全体村干部召开碰头会,动员村干部全面排查村内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做到挨家挨户、不漏一人、不漏一处区域。同时,通过村委会喇叭向全体村民宣传台风灾害的防范知识,提醒村民及时储备必要的生活物资。

  

  9月5日,海南省发布防汛防风一级应急响应。此时,文玉村已完成第3轮隐患排查,对瓦房、泥沙、建筑工地等易倒塌吹落的杂物进行加固或清除。同时,村委会决定,对危险区域人员,引导其分散安置,或到集中安置点暂住。

  

  “有位邓阿婆,八九十岁了,独居在家,但不愿意转移。她觉得以前也经历过台风,都没造成什么影响”邓组长说道,“后来张晓宏书记带着我们,反复上门耐心解释,最后把邓阿婆背到了我们村委会办公楼里,共同避风。”

  

  像邓阿婆这样转移至村委会避难的村民有46人。张晓宏带领村干部腾出场所,为每名避难的村民准备热水和食物等基本物资。

  

  6日下午,天色完全暗了下来,一道道闪电夹杂着雷声划破天际,紧接着是持续一整晚、震得耳膜发疼的台风。这个晚上,村委会成了转移群众心中最坚实的避风港,因为村干部始终守在他们身边。

  

  台风后,邓阿婆家的瓦房屋顶被台风吹跑了。如果那晚她没有撤离,后果不堪设想。她专程到村委会,紧紧握着张晓宏的手,反复念叨着:“感谢你们在最危难的时候救了我呀!”

  

  行进中,一阵水流声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村里的一口古井,温热的泉水汩汩往外冒着,几个村民正在打着手电,利用流水浣洗衣服、洗澡。这一幕场景,放在稍早前根本不敢想象。

  

  9月7日清晨,台风刚过境,张晓宏和村干部正在统计受灾情况。村里的电线杆被吹得七零八落,文玉村全面断电,供应全村喝水的水塔也“罢了工”。

  

  被动等待救援显然不行,必须主动自救。张晓宏多方打听,得知海口有一台发电机出售,他决定带领村干部前往海口购买!

  

  “风过了!我们走!”

  

  7 日下午16:50,忍着剧烈牙痛,张晓宏快速嚼了几口方便面,带领玉堂村工作组吴组长等 4 名村干部,拿上镰刀电锯,驱车赶往海口。

  

  如何出村?这场台风几乎吹倒了乡道两旁所有的树木和电线杆,很多横躺在路面上成了路障,让这条路寸步难行。

  

  但这是唯一的路!这条乡道是 9 个自然村的交通“主动脉”,疏通道路关乎着文玉村村民的生活,也对后续救援和交通运输至关重要。

  

  张晓宏协调了村里的挖掘机,将乡道上的电线杆清理至两侧后,便和村干部一起下车,清理阻挡通行的树木。

  

  ——锯,——搬。简单的动作不知重复了多久,靠着几把电锯,5个人铆着同一股劲,一点点向海口推进。

  

  ——一秒,——一分,乡道的柏油路面,终于渐渐浮现。

  

  一路上的艰难远不止这些。遇到积水路段,他们不敢贸然前进,靠脚步丈量着水深和路宽。遇到杂物路段,路面上的碎石玻璃碴随时可能扎破车胎,车速也不敢放得太快。

  

  30 公里的目的地,却走了近9个小时。到海口时已经是次日凌晨0时,然而这场“保卫水源”的战斗才进行到一半。买好发电机后,张晓宏和村干部还要护送发电机返回文玉村。

  

  村委会前,百年老榕树舒展着枝丫。另一侧老水塔旁,发电机响起了隆隆的轰鸣声,文玉村家家户户终于来水了!

  

  村民王大伯正在榕树下纳凉,当得知我是从海口过来采访的,他拉过我坐下,请我一定加上这段话:“我们文玉村是老城镇最偏远的,但我们也是最先通水通路的。你看,这一排亮着的太阳能路灯也是张书记来的时候修的。虽然我们家里也受灾了,但是我有信心,一定能行的!”

  

  许是中秋还未走远,离开村子时,戏腔鼓声还未停歇,远方天空升腾起一束美丽的烟花。文玉村,这个曾经在台风中遭受重创的村落,如今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希望。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