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创新普法新矩阵 打造景区新“枫警”
2024年11月12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邓云川 高雅兰

  “班鸽”佤语中的“爱情栖息地”。班鸽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地处勐来大峡谷腹地,是“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园”和4A级“司岗里崖画谷”景区的核心地带,这里有着优质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光,拥有崖画、天坑、国画长廊、司岗里溶洞等自然、人文景观……

  

  秋收十月,水墨丹青的大峡谷,蜿蜒曲折;金色的稻浪波涛翻滚,微风拂过,香甜的麦香味扑面而来,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沧源边境管理大队糯良边境派出所的班鸽“警务室”,便坐落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

  

  “阿姨,给您看看我们的安全宣传小册子,平时一定要注意防火防盗和电信诈骗哦!我是咱们警务室的小杨,有事打我电话,门口的警民联系卡上有我的电话!” 这样的话,驻村民警王海祥每天要说很多遍。

  

  班鸽警务室就在景区村子里边,周围住户及商户较多,且游客等流动人口较多。驻村民警结合日常警务工作,利用旅客参观旅游之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置法治宣传展板、横幅等方式,积极开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禁毒防艾、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在服务好辖区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同时,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努力打造“出事少、治安好、服务优、游客满意”的平安景区。

  

  今年以来,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以普法促治理,在治理中普法,践行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临沧边境管理支队沧源边境管理大队积极联合县党委、政府、县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借助班鸽村景区设施完善、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优势,打造了班鸽村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这个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既是展示民族特色普法村寨的传播媒介,也是开展党建户外宣传、党员教育培训、法治文化宣传的阵地场所。同时,还为班鸽村旅游向上向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服务保障。”糯良边境派出所所长佘洪源介绍道。

  

  班鸽村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也叫“萤火虫”普法教育实践基地,着力通过“萤火虫”普法机制,推动普法工作形成“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新示范,切实将法治理念铺开来、散出去、达到点点星火照亮夜空的效果。

  

  警务室民辅警们充分利用基地优势,实施“景中有警”的新普法警务模式,依托组建的群防群治力量“枫警队”,带领往来的游客及周边乡镇的群众进入普法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的方式,将普法内容与地域特色、景区品牌、民族风俗相结合,集教育性、宣传性、实践性为一体,让普法宣传惠及驻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同时,形成了全民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萤火虫”普法教育实践基地自今年3月20日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达5600余人次,开展法治讲堂30余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民辅警发放各类普法宣传册3000余份,通过LED大屏播放普法短剧、法治微电影20余部。

  

  糯良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也将持续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展多样化法治宣传,努力让“萤火虫”的法治之光“点亮”班鸽村的家家户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