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深化“主动警务” 守护“大集镇”繁荣
2024年12月0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陈喜民 周雪洁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坐落于栾川县东北部,东邻嵩县旧县镇,北接洛宁县陈吴乡,总面积277平方公里。这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河南大学旧址所在地,如今更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土地资源,成为一个人口流入的大集镇,吸引了周边乡镇乃至更远地区的商人前来经商定居。

  

  潭头派出所现有5名民警和12名辅警,辖24个行政村,204个居民组,常住人口超过3.7万人。该所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深化“主动服务、主动防范、主动打击”,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以党建带队建,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深度融合,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全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形成了具有潭头特色的大集镇警务模式。

  

  从党员到支部,向先锋榜样看齐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王奶奶,我又来看你啦!”寒冬降至,党员李慧芝带着一床新被褥前来探望独居老人,不仅贴心帮老人完成社保认证,还将院子、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行动不便的老人拉着李慧芝的手说:“孩子,你比我的亲孙女还亲呐!”23年如一日,她把关心和服务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更新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民辅警主动向她看齐,纷纷效仿她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将每周入户走访、隐患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清单逐一列在办公室小黑板上,从细微之处做起,紧握榜样“接力棒”,共同铸就派出所的新时代风貌。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潭头派出所党支部以栾川县公安局党委提出的“党建引领、清单管理、典型带动、队伍保障”为总要求,坚持政治建警、红色砺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充分利用国立河南大学抗战时期潭头办学纪念馆这一红色文化资源,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集体政治生日、放映红色影片等教育活动,让民辅警汲取红色能量、传承红色基因,确保队伍忠诚纯洁可靠。创新多元化学习方式开展党性教育和忠诚教育,县局党委分包领导带头讲党课,党支部委员突出重点领学带学,党员互动分享学习体会,把理论学习内容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强化制度执行力,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落实谈心谈话制度,通过警示教育、以案促改等方式,强化党员、民警、辅警遵规守纪意识。在案件办理、服务群众、日常训练、值班备勤等工作勤务中锤炼队伍,切实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全力建设懂业务、能办案、善服务、会调解的民辅警队伍。

  

  从守护到服务,向安全隐患“宣战”

  

  “李师傅,最近生意不错,火具使用频率高,液化气安全阀和安全气绳更应该及时更新更换到位啊!”随着潭头夜市火爆热度持续升温,潭头派出所主动出击,增加巡逻频次、扩大巡逻范围,与摊户交流互动,耐心普及安全知识,叮嘱他们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以此为契机,该所全面推广“安全隐患排查+宣传教育”模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有效提升夜市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大集镇”持续繁荣发展,潭头派出所积极响应“为民服务”的号召,强化日常巡逻和夜间巡查力度,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等活动,深入辖区村组、小区、商户以及40多家流动夜市摊点,主动排查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通过搭建10余个微信群、QQ群的警民互动平台,确保群众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及时的帮助。该所采用警校共建、警医联动等方式,共同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辖区企事业单位、特种行业、内保单位实施重点部位管理与服务并行的策略,促进警企和谐互助。特别针对群众在贷款、刷单、购物过程中容易被骗的实际情况,该所将预防诈骗作为重点,通过集中宣传、田间地头讲解、微信工作群推送防范信息,主动拓宽宣传覆盖面,为群众筑牢安全防线。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讲座20余场次、发放宣传册18000余份、张贴海报600余份。

  

  从防范到出击,向违法犯罪亮剑

  

  潭头派出所深度落实“打防融合、打防衔接”警务理念,充分发挥党员民辅警先锋模范作用,夯实“一标三实”工作,熟知辖区人员动态,联合群防群治力量加大重点场所的巡查,定期走访群众,以此提升办案效率和治理效能。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该所优化警力部署,提前介入可能引发案件的场所,通过做实主动警务,有效减少刑事、治安民生案件的发生率,确保辖区安宁再上新台阶。共受理民生案件35起,接连破获3起系列盗窃案,四类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8%,其中刑事盗窃破案率100%,侵财类警情数、可防性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8%、45%,小案侦防效能持续提升。

  

  2024年5月,辖区国资公司光伏发电站电缆接连被盗,导致变压器无法正常工作,企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接到报警后,该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勘察,收集相关证据,同步对启动辖区人员信息的详细梳理工作。通过对无业人员仝某近期异常行为的敏锐捕捉——他接连购置新的手机和三轮车,民警深入调查发现,仝某在案发时间段内曾出现在案发现场附近,在掌握充分证据后立即实施抓捕,并为企业挽回部分损失。该案件的成功侦破,得益于对辖区人员的动态关注,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从排忧到解难,向和谐稳定招手

  

  “叔叔,我没地方去了,你能来接我吗?”民警接到电话,立即与一名女辅警找到小女孩小华(化名)。原来,小华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生活,但父亲长期外出务工,无法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小华母亲再婚后,继父心疼她,便将其带回家中照顾,随着小华进入青春期,继父恐管教失当,难免背负恶名。接到求助后,民警将小华安顿在派出所,由女辅警悉心照料。随后,主动联合“说事评理”专家团,分析小华的生活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明确调解目标和重点,唠亲情谈交情,敲定抚养规划,矛盾降温情义升温。民警后期回访了解到,在家人的呵护下,小华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潭头派出所抓住农村社会的“人情套人情,人情摞人情”关系网,招募热心公益、有责任心的群防群治力量加入“一村一警”日常巡查,确保矛盾纠纷能快速介入处理。同时,该所联合法庭、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挑选本地有威望、公正无私、善于沟通的人士组建“说事评理”专家团,发挥人民调解的前沿作用,根据问题性质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处理,从营造和谐调解氛围入手,保持过程公开透明,坚持融情于理,让参与者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尊重各方意见,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对已解决问题主动跟踪回访,巩固调解成效。“说事评理”专家团运转以来,该所发扬“敢接事、敢说事、敢下事”作风,成功化解20余起长期矛盾纠纷,有效改善警民关系,真正实现“隐患清零、矛盾化解、群众满意”。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