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寒烟袅袅。鸭绿江畔边境村落银装素裹,若隐若现,轻柔洁白。入冬以来,受经济发展、农闲猫冬、家庭琐事等因素影响,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矛盾纠纷类警情有所显现。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因应形势,探索实施“警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镇综治办、司法所和基层党组织之间协调合作,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为维护乡村平安注入强劲动能。
“拉网式”摸排
“两口子哪有隔夜仇,坐下来好好沟通,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家和才能万事兴!”……12月12日,民警在入户走访时了解,桦皮村村民刘某与丈夫李某因子女教育问题发生争执,情绪激动。经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现场调解后,双方都意识到过错,相互道歉,圆满化解。
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主动、防止激化”的原则,派出所推动镇综治办牵头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干部、护边义警等力量,采取定期摸排与随机摸排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聚焦邻里矛盾、婚姻家庭、征地补偿、土地纠纷等各类矛盾,对辖区群众开展经常性排查、集中式排查、拉网式排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处理,把矛盾纠纷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
“立体式”宣传
“遇到矛盾纠纷,千万不能钻牛角尖,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要冷静思考、换位思考,多想想双方都接受的解决办法。遇到棘手的事儿,更不能冲动,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社区民警韩金刚向村民们宣传。
坚持普法宣传促纠纷化解,将提高群众法治意识作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干部带头作用,通过集中宣传、入户走访、微信群、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解答群众咨询等方式,为辖区群众大力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民法典、反电信诈骗、禁毒禁赌等知识,推动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村民们的邻里瓜葛、家务事儿等“小疙瘩”随之迎刃而解。
“精准式”研判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矛盾日益凸显,调处难度大、激化因素多,处理不当,有引发刑事、治安案件的可能。只有建立一套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才能有效应对。”所长王福山说。
按照“日报告、周分析、月研判”的要求,从矛盾类型、人员特点、化解方式等方面,定期分析研判,明确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一对一”包保措施,协调镇综治办对重点人员落实包片领导、村支书、包村干部、村医和民警“五包责任制”,逐人建立管护台账。协助司法所安排专人经常性与刑释解教人员见面谈心,了解掌握其思想动态、生活状况、活动轨迹,全面履行稳控责任,最大限度消除矛盾隐患。
“闭环式”调处
夹皮沟村民张某与李某因耕地界限不清,互不让步,经多次调解,都无法达成共识,导致矛盾不断升级。两年来,派出所协调司法所、村委会等部门持续跟进。今年入冬以来,经多次入户走访、实地丈量,理清了两人耕地边界,并经过反复讲政策、说情理。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自愿达成协议。
严格遵循矛盾纠纷“发现—研判—调处—回访”工作流程,健全完善线索收集、问题反馈、法律援助、及时回访等闭环调处机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对各类矛盾及时排查、快速调处,并对已调处纠纷在调解后一个月内进行回访,对未调解纠纷每周进行研判,对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隐患的案件定期回访,推动土地纠纷、婚姻矛盾、劳资纠纷、债务纠纷等治安隐患及时化解,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