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双语”服务奏响“三月三”平安曲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梁海平

       边关三月春意浓,壮乡处处歌潮涌。广西三月三将至,在广西靖西市壬庄乡,十里八乡的群众纷纷前来赶圩,街头巷尾,人来人往,尽显边陲小镇祥和忙碌的圩日景象。

  

  “凡是要求转账进行资金核查的都是诈骗……”壮语版《防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常识》的广播声,回荡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中,赶圩的群众驻足聆听。这是百色边境管理支队壬庄边境派出所“双语服务队”2025年以来开展的第26次集中广播,也是他们扎根壮乡服务群众的日常缩影。

  

  “凡是举报涉边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将给予200元以上奖励……”民警秦向阳带着“双语服务队”走街串巷,这项工作已成为他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他们手持扩音器和普法宣传单,走在人流中,交替使用普通话、壮语,面对面向群众开展“举报有奖”、防诈口诀、户籍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引得赶圩群众争相围观。“秦警官,我看不明白宣传单上的内容,也听不懂你讲的,但是这名辅警小兄弟和村干用壮话讲解后,我就明明白白了。”现年76岁的壮族黄大娘满脸笑容对着民警秦向阳说道。

  

  靖西市壬庄乡地处边境,辖区内聚居着各族群众和跨境婚姻的外籍妇女,各族群众语言和风俗习惯不同。为让普法宣传更加接地气、聚民心,2024年初,该所组建由6名民警辅警、12名当地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双语服务队”,用壮语、普通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日常普法宣传和民族政策系列宣讲,定期发放民族团结倡议书,创新推出“夜间入户普法”“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专项普法”等举措,多层次、多形式实施精准普法,辖区内“治安、刑事警情”大幅度下降,社会秩序持续向上向好。

  

  “小蒙,你们真的是太贴心了!阿姨煮了五色糯米饭,你可一定要尝尝。”3月26日下午,该所户籍民警小农来到辖区敏马村黄大娘家中,给她送去新办好的居民身份证,老人用壮语连说三声“咧斗恨”,热情地邀请小农一起品尝节日美食五色糯米饭。

  

  除了普法宣传之,“双语服务队”还在走村入户中发现群众困难问题,及解决民生需求。边境辖区内不少青壮年群众外出务工,没有时间带着自家老幼前往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该所便集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户籍业务办理“上门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户籍业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里及田间地头。

  

  在边境村屯,经济纠纷、家庭矛盾往往牵动法治神经。2024年初,宣传队联合乡党委政府、村两委工作人员设立“双语调解队”,用民族语言架起沟通桥梁。今年2月份,辖区二郎村两户村民因4只山羊误食化肥溶剂死亡发生争执,调解队员用壮语从情、理、法入手,参照传统化解规则,终使双方握手言和。

  

  夕阳斜照,个宝村的喇叭再次响起:“明早九点村部,所长说户政!”这支会讲“泥土话”的服务队,足迹遍布辖区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他们的警务背包里,户籍材料与普法宣传单总是装得一样满当。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双语服务队”累计开展双语普法80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辖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60%;主动上门办证200余人次,解决户籍难题20余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