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4月8日23时许,在广西宁明县爱店镇云天货场内,客商陈某看着手机里的到账提醒,激动地紧紧握住民警的手不停道谢,脸上满是释然。一起跨境榴莲贸易合同纠纷,经崇左边境管理支队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的依法调解,仅用时2小时便定分止争。
交易发现“问题果” 跨境交易陷僵局
当晚21时许,爱店镇云天货场内,客商陈某心急如焚。经了解,陈某通过越南中间商阮某联系了越南供货方,以预付10万元定金方式订购了1792件榴莲。双方订立的《跨境生鲜贸易合同》约定,若货损率超过5%,卖方需全额退还定金。然而,陈某在货场开箱验货时,发现损坏榴莲远超约定比例,初步估算货损率达10%以上,遂要求解除合同,但越南供货方却以“跨境运输风险不可控”为由拒绝履约,双方僵持不下。无奈之下,陈某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进行求助。
民警巧搭“连心桥” 跨境纠纷速调解
接警后,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了解情况,查验货品、核验单据,固定了关键证据。面对双方各执一词,民警迅速启动涉外纠纷联调机制,一方面安抚陈某情绪,一方面通过中间商进行翻译与越南供货方代表沟通,耐心释法说理。针对争议焦点,民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向越南供货方代表阐明:“国际贸易中缔约方应当预见运输风险,合同约定的免责条款不能对抗法定违约责任。”同时联系当地商务部门、边贸法律顾问共同开展调解。
“多亏了你们帮忙协调沟通,不然这10万块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要回来!”
经多轮磋商,23时30分许,越南供货方代表同意了按约退还定金。民警现场监督完成退款手续,并指导签订货物处置补充协议。调解过程中,民警发现交易双方对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认知不足,随即开展针对性普法。
小纠纷牵出“大民生”营商环境再添保障
“这类纠纷表面是合同争议,实质映射出了跨境贸易规则衔接的重要性”爱店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胡杰表示,该所已建立涉外纠纷“法治体检”机制,2025年以来累计化解边贸纠纷7起,为商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今年联合海关、商务部门等部门组建“双语调解队”,在口岸设置法治服务岗,实现“调解一起纠纷、规范一类交易”。
一张合同,牵动两国商路,一场调解,温暖跨境人心。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基层民警不仅是平安的守护者,更是营商环境的“润滑剂”。爱店边境派出所民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让我们为这些默默守护的“连心人”点赞!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