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这个号码,村民置顶了13年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杨济宇

       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的边境线上坐落着一个海拔2500米,“霜期150天”的边境派出所——德宏边境管理支队勐弄边境派出所。

  

  13年党龄、45岁的党员辅警武必伟就是其中的一员,作为勐弄乡本地人,扎根村寨、熟悉民情、业务精湛、经验丰富,是群众和同事对他的评价,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武哥”。

  

  辖区的“活地图”

  

  “这家老人身体不好,另外这家儿女都外出打工了……”辖区52个村寨,哪条小路能抄近道、哪户人家有特殊情况,老武哥闭着眼睛都能说清楚,是当地名副其实的“活地图”,但这个绝活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练就的。

  

  勐弄边境派出所辖区52个村寨分布较为分散,群众到派出所办事,民警下乡走村入户耗费在路途中的时间较长。只要是有时间,他就绕到村寨里,走遍每个村寨,每条小路。如今,所里只要有新警来,老武哥就带着他整天“泡”在村寨里,每家每户走访时,如何自然地与群众打开话匣都亲自示范指导。

  

  他总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你用心为群众解决实事,群众也能感受到你的好,在工作中自然会热心地配合你”。

  

  编外的“老村长”

  

  在勐弄乡的群众心中,那串烂熟于心的11位数字和“110”一样值得信赖。

  

  “武哥,我又和我老公吵架了,他还要打我。”2025年6月28日晚,休假中的老武哥接到电话,便迅速起身联系同事与村干部一同前往。这样的求助警情已成为常态,他的私人手机每年能接到80多个求助电话。

  

  一次,辖区内因交通事故引发一起纠纷,由于当时一辆大卡车为躲避校车,撞死了村民放养的几头牛,因赔偿价格问题,二人在村寨路口产生了口角,引得村民围观,场面一度混乱。民警到达现场后,不停释法明理,也未能获得当事人和围堵村民的理解和信任,事态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老武哥立即联系村里的长辈出面调解,方才使牛主人同意赔偿条件,围观的村民才纷纷离开。

  

  每当所里有难解的纠纷,调解室里必有老武哥的身影,黝黑面庞的长满褶皱,胸口那枚党徽在藏蓝制服的衬托下格外亮眼。

  

  村民的“定心丸”

  

  春耕、夏种、秋收,白天家中无人是农村的常态,财产安全风险隐患大。“我辅助民警开展治安管理工作,要发动村民成立义警队做好防盗,让大家安心干活。”老武哥说。

  

  兼任勐典村盘龙山村民小组组长的老武哥,深知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共治警务路径,发动发动村民组建“红袖标”党员义警队。

  

  7月16日,义警队巡逻时,发现村民黄某与田某两家因种植草果水管的使用权发生纠纷,义警队员现场调解。7月23日,村民杨某饮酒后与妻子发生口角,勐弄边境派出所民警、辅警老武哥、义警队前往现场调解……在义警队的笔记本上,诸如此类的调解有20余起,许多矛盾纠纷被义警队就地化解。

  

  义警队队员每日穿梭于村寨,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与派出所警情分析、网格化巡逻相配合,形成“点线面”互通的巡逻防控网,实现巡逻跟着警情走,这支队伍还负责沟通协调和处置一般突发案事件,向群众普及防火防盗知识,增强防范意识,切实排除隐患,有效降控发案。“我们把全乡划分为22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名巡防队员,哪里警情高就往哪里盯。”老武说道。

  

  警服始终是一身藏蓝,头发却从乌黑变成了花白。老武哥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坚持与付出,不仅影响着整个勐弄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并多次在上级的评选中荣获优秀警务辅助人员和勐弄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也影响着他的家人,他的儿子武宇璠,大学毕业后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现役军人。(供图:栋应才)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