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法治“甜”了汤池果 速裁护好“丰收粮”
2025年09月1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王晓宇 徐政宇

        金秋时节,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的板栗挂满枝头、小浆果甜透田间,辖区内多家工厂企业也进入产销联动关键期。为守住农户“丰收果”、护好企业“经营账”,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联合振兴区人民法院浪头法庭创新司法服务模式,以“涉企精准服务+农时速裁快办”为抓手,把法律服务嵌入板栗采收、小浆果产销及工厂企业经营全流程,让法治成为丰收季里的“定心丸”。

  

  “政府法庭”结对,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针对汤池工业园区内工厂企业集中、涉农小企业较多的特点, 汤池镇平安建设办公室联合振兴区法院浪头法庭组建“护企法律服务团”,聚焦企业与农业产业联动的核心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聚焦小浆果种植、采摘企业,上门审查用工合同、规范采摘安全责任条款,预防雇工纠纷与农产品损耗争议;围绕板栗收购、仓储企业,重点排查收购协议中的压价陷阱、货款支付违约条款,协助企业完善收购流程;针对小浆果深加工、电商企业,解读商标侵权维权、物流运输损耗赔偿等法律要点,助力企业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完成17家工厂企业的“一对一”走访,协助修订合同文本5份,提前化解潜在纠纷2起。

  

  “农时速裁”破题,让纠纷不误“丰收时”

  

  “要是等常规流程,软枣子都要放坏了,多亏你们3天就帮我们要回了8万元货款!”汤池镇平安建设办公室深知板栗采收“抢农时”、小浆果保鲜“争时效”,联合振兴区法院浪头法庭设立“丰收季速裁机制”,为两类产业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快审快结”。针对板栗收购拖欠货款、小浆果供货品质不符等纠纷,实行“电话/现场立案+24小时内对接”,不让农时等案件;由镇政法委员、法院法官、调解员与农业工作人员、村治保主任组成“联调专班”,优先采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简化庭审流程、聚焦核心争议,平均审理周期压缩至4天,真正实现“纠纷快解、农时不误”。

  

  “田间普法”升温,让法治守护“果满仓”

  

  “以前不知道雇人收板栗还要签协议,听了你们讲的例子,我赶紧补了合同!”板栗种植户孙大哥拿着刚拟好的用工协议说。结合镇内企业生产、农户采收、种植的需求,汤池镇平安建设办公室把普法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与工厂车间,由浪头法庭法官重点向农户讲解雇工安全责任、采收工具租赁风险,为种植大户解读土地流转合同、农资维权要点;走进工厂企业车间,围绕产品质量责任、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开展宣讲,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发放《丰收季常见法律问题指引》手册80余份,现场解答农户、企业员工咨询20余人次,让“遇事找法”成为共识。

  

  未来,振兴区汤池镇将继续联合区法院,紧盯板栗储存、小浆果深加工等后续环节,动态优化工作机制,用更接地气、更赶农时的法治服务,让汤池的“甜蜜浆果”更甜、“金色板栗”更香,助力乡村产业丰产又增收!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