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国葡萄酒城”美誉的吉林通化,与法国波尔多同处北纬41°黄金酿酒带,是优质葡萄产区。临近中秋,漫山遍野的葡萄园褪去青涩,果实圆润晶莹,缀满枝头。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黄柏边境派出所组建助农服务队,正与村民们一道,开启一年一度的丰收季。
“小心剪蒂,别碰伤果实!”在集安市黄柏村村民赵大姐的葡萄园里,民警胡雄飞正教授新警采摘技巧。他指尖捏着特制的葡萄剪,贴着葡萄串根部轻轻一旋,一串饱满的果实便落入铺着软布的筐中。不远处,民警们分成三组,一组负责采摘,一组细致筛选剔除残果,另一组则将合格品装箱。赵大姐捧着刚装满的果箱,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以前这几亩地种玉米,一年忙到头也就够糊口。现在种葡萄,民警不仅帮着引进品种,春天来剪枝,夏天来防病虫害,秋天还来帮着收,去年卖葡萄多赚了5000块,我家娃在外务工都少了份牵挂!”
谁能想到,如今生机勃勃的葡萄园,多年前还是一片撂荒的耕地。黄柏村地处鸭绿江河谷,前靠江,后靠山的狭长地形,让人均耕地仅1.2亩。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里只剩老人守着薄田,不少地块渐渐长满杂草。2019年,该所民警在走访中,注意到村里不少老人在地里忙碌,却因体力不支,庄稼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从那时起,民警们便自发组成帮扶小组,利用巡逻间隙帮老人翻地、播种、收割。在一次次田间劳作中,民警们发现这里春季回暖早、秋季霜降晚,独特的气候特别适合葡萄生长——这个发现,成了改变黄柏村命运的关键。
为了让村民们放下顾虑,派出所联合村委会多次组织考察,带着村民去邻县的葡萄种植基地学习,还邀请农业专家上门指导,带来了威代尔、北冰红等优质葡萄苗。起初,有村民担心“种了卖不出去”,民警们又主动对接市里酒庄,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如今,黄柏村葡萄种植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展到一千多亩,60%以上农户以此为主要增收渠道,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丰收的果实不仅要采得好,更要加工好。在辖区祥和酒庄里,助农服务队的身影同样忙碌。民警们撸起袖子,将一筐筐新鲜葡萄抬到传送带上,随着机器轰鸣,葡萄枝梗被自动分离,果肉则落入下方的不锈钢容器中。
“今天要完成50车葡萄的初加工,得抓紧时间!”民警张明浩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转身又去搬新的筐子。1个多小时里,他们分工协作,搬卸、过称、清筐、筛选,动作行云流水。酒庄负责人任经理感慨道:“每年葡萄成熟季,民警们都来帮忙,有他们在,我们的加工效率能提高三成,再也不用愁人手不够了。”
单一的种植产业远远不够,如何让“致富路”越走越宽,该所将目光投向辖区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他们联合当地镇政府、文旅部门,深挖鸭绿江风光、满族民俗文化,为当地商户量身打造“边境风情一日游”线路,游客可以在葡萄园体验采摘,到酒庄参观酿酒过程,再沿着鸭绿江步道欣赏江景,最后品尝满族特色农家菜。
为了保障游客安全,派出所还组建了“旅游110”巡逻队,在景区、民宿周边开展常态化巡逻,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去年夏天,我们家的民宿几乎天天满房,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民宿老板赵伟作表示。“看着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笑容越来越多,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该所所长李岩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从荒芜耕地到丰收果园,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黄柏所的助农实践成果丰硕,是通化边境管理支队深化警地警民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支队整合资源,搭建起“麻线帮帮团”“助农服务队”“旅游110”等多支党员先锋团队,创新推出“360警务”模式,即联合360行社会力量,为群众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每年,支队还会联合集安文化馆、集安市评剧团及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基层行、流动图书室、文艺下基层等活动200余场。
在田间地头,民警与农技员一起指导种植;在文化广场,文艺小分队民警为村民带来精彩演出;在偏远山村,驻村民警为老人免费体检、送药上门……这些接地气的服务,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边民生活,也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