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湖北宣恩:“律师进村” 法治赋能乡村振兴
2025年10月13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龚伦志 谭蓓珺

      “现在有法律顾问定期来村里,我们遇到法律问题再也不用发愁了!”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村民老张感慨地说。老张的感慨源于宣恩县正在推进的“律师进村”工作。自2025年7月恩施州启动进一步加强“法律三进”活动以来,宣恩县积极响应,其中“律师进村”工作成效显著,为乡村治理和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动力。

  

  精准普法: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根据“法律三进”活动方案,宣恩县律师每季度至少进村开展1次集中法治宣传教育。3月25日,宣恩县司法局联合万寨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万寨乡集市,法律咨询台前围满了村民。律师团耐心解答关于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劳动权益等法律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还分组走进村民家中,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我感觉入户这种形式很方便、很暖心,解决了我一直以来想咨询的法律问题。”万寨乡向阳社区居民雷甜说。

  

  此外,律师们还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热点难点问题,精准解读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晓关侗族乡黄河村,退役军人李某来到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咨询退役军人创业融资的相关政策。法律顾问杨华依据《退役军人保障法》为他详细解答,让李某拓宽了创业融资思路。“现在好,有法律顾问在村里,不懂的政策和法律问题在村里就可以免费咨询,太方便了!”李某高兴地说。

  

  化解纠纷:专业力量维护乡村和谐

  

  律师进村不仅是进行法治宣传,更重要的是实化矛盾纠纷调处。宣恩县长潭河乡易家坪村的一起纠纷就是典型案例。恩施州斯丽农业有限公司与易家坪村272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与90户脱贫户签订了联农带农帮扶协议。但在2025年,该公司因关联公司债务问题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时支付265户村民的土地流转资金52.0842万元,以及271人次的茶叶采摘和基地管理人工工资87.1728万元,群众情绪激烈。

  

  接到群众反映后,法律顾问律师迅速进村,设置固定咨询点,每周定期为村民提供服务,共进村12次,提供法律咨询107人次。律师还参与村民与公司的协商谈判6次,凭借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促使公司制定还款计划。同时,律师引导村民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向他们解释劳动监察投诉、劳动仲裁等法律程序。最终,在律师的参与调解下,公司支付了拖欠的资金和工资,成功化解了矛盾。

  

  在万寨乡伍家台村,村民张某和许某之间持续30年的土地经营权纠纷也在律师的参与下得以解决。村综治工作站组建专项调解组,开展3轮“有理大家评”,驻村律师现场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老组长提供的分地账本等证据,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常态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宣恩县积极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全县162个行政村(社区)均签约法律顾问,并依托签约顾问实体运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室”全覆盖。律师们不仅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还为村“两委”的重大决策、重要合同等进行“法律体检”,协助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民主管理等制度机制。

  

  宣恩县沙道沟司法所组建了由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等组成的巡回法律服务团队,形成“定期下乡+按需上门”动态服务机制,推出“法治赶集日”“巡回送法上门”等特色活动。截至目前,巡回服务团队已开展巡回法律服务8场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

  

  “律师进村”工作的开展,让宣恩县的乡村治理更加法治化、规范化,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正如宣恩县万寨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郑道晟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普法宣传,推动法治建设,让法治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未来,随着“律师进村”工作的持续深入,宣恩县的乡村将在法治的引领下,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