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商洛:秦岭深处漾新风 探索山区文明建设新路径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初夏时节,走进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省商洛市,文明行为处处可见,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走进商州区刘湾街道紫荆村,村口主干道的“紫荆遗风·文明新貌”主题墙格外醒目,尤其是设立的“点赞榜+吐槽台”,对简办红白事的家庭张榜表扬、公开评议,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这是商洛市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全景.jpg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全景

  

  近年来,商洛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商洛优良民风,深入开展“礼、孝、俭、勤、信”移风易俗新民风建设,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持续优化社会风气,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全市人民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理论宣讲 让文明新风“声”入人心

  

  2025年5月27日,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活动。邀请柳青文学奖获得者、商洛市作协常务副主席王卫民以移风易俗为主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讲解移风易俗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意义。

  

  通过阐述20世纪60年代至今农村乡风文明的巨大变化,就社会、家庭、邻里之间的网格关系,村规民约以及身边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现象,深入剖析陈规陋习的社会危害,向大家分析了高额彩礼致贫、大操大办返贫等典型案例,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警惕,自觉抵制低俗恶俗婚闹等婚俗陋习,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宣传者。

  

  近年来,商州区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邀请理论专家、基层骨干、乡土人才等,把理论转化成百姓话语,将大道理讲成小故事,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在山阳县,超过100人参加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品牌“丰阳新声”宣讲团,汇聚理论干部、乡土人才构建多元宣讲矩阵,采用“说、唱、讲、演”融合形式,以“说唱+快板”批判陋习,文艺团创编民生小品,让理论宣讲兼具政策高度与乡土温度。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美丽乡村建设-沈向男 摄.jpg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法官镇美丽乡村建设(沈向男/摄)

  

  2024年,全市开展线下宣讲活动超620场,受众达5.2万余人次,获评陕西省省级优秀创新案例、市级创新奖一等奖等荣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推动党的理论 “声”入人心,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精神动能,成为商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标杆样本。

  

  近年来,商洛市切实增强思想教育实效,通过组建各级各类宣讲队伍、文艺队伍、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农村,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丰富内涵讲清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宣讲队伍通过多样化的宣讲形式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结合案例分析、文艺表演等,把移风易俗的意义、内容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清晰地传达给广大群众。宣讲团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事,不断增强群众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持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使商洛大地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创新治理 激活乡村文明新动能

  

  “2积分兑换一瓶洗洁精,7积分兑换一套扫把组合……根据村民做好事的积分情况,可兑换各类生活物品。”鲜花盛开的五月,走进洛南县城关街道罗坡村,道德长廊上爬满了美丽的藤萝花,长廊旁的“爱心超市”里,几名村民正在使用积分兑换洗洁精、香皂等生活物品。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宁洛桥夜景-康铁成 摄.jpg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宁洛桥夜景(康铁成/摄)

  

  罗坡村党支部副书记郑莉说,在陋习治理中,村“两委”组织村民制定了村规民约考评制度,坚持党员带头,推行陋习治理“积分治”管理,为村民逐户建立“文明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表彰,凭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实物。

  

  杨仓满、杨运良用铲车义务铲除道路积雪,罗淑敏带头参与村居环境整治……翻开罗坡村村规民约考评文明档案,各类文明行为和加分明细记录得清清楚楚,定期向村民公示,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其中。

  

  不仅是罗坡村,石坡镇也以典型引领为切入点,制作“道德银行”存折,群众可凭存折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改变不合时宜的旧习俗。

  

  在商南县,各村(社区)“道德银行”以户为单位开户,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细化量化为道德币。通过“申报、审核、评议、存取”流程,定期评议公示,依道德币额度评星定级,对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对违规行为减分警示。同时,探索“道德银行+ ”模式,在表彰激励、村级干部队伍培养、产业贷款等方面强化结果运用。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鹿城公园-县城管局供图.jpg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鹿城公园(商南县城管局供图)

  

  近年来,商洛市充分汲取“千万工程”实践经验,不断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让村民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转变为“我要建设美丽乡村”。

  

  以精神文明为“千万工程”赋能,为乡村振兴助力,实施“礼、孝、勤、俭、信”新民风,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创新“积分制”管理模式,打造“文明礼堂”“道德银行”,策划“文明实践看商洛”“讲评兑帮践乐”“六在我家”等活动载体,实施“五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以及“镇办书记说唱移风易俗”等特色活动,开展“家风村规里的文明商洛”系列活动,亮家风家训、评村规民约、诵传统美德、讲乡风文明,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化赋能 引领移风易俗新潮流

  

  2025年5月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婚礼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社区举行。

  

  新郎身着长衫马褂,用八抬花轿迎娶新娘,唢呐声与抬轿号子交织成热闹的乡音,吸引数百村民围观。新郎父亲表示:“轿子迎亲是祖辈传下的规矩,但如今我们简化了流程,不摆流水席、不收高价礼金,既传承文化又减轻负担。”这场婚礼既保留了“轿子抬亲”的民俗特色,又融入了移风易俗新理念,成为当地文明乡风建设的鲜活注脚。

  

  走进洛南县永丰街道永丰社区移民搬迁点,占地86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明礼堂”引人注目。

  

  近年来,永丰社区聚焦农村移风易俗改革,以服务社区群众为出发点,投入18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86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明礼堂”,以红白理事馆为主功能,同步拓展了“百姓讲堂”“文化礼堂”“孝德食堂”功能,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孝为先”推进文明风尚形成的新路径。

  

  在商南县过风楼镇,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已经被文明节俭、孝老爱亲、向上向善的新风尚取而代之。

  

  白玉沟村将创办的“文明礼堂”作为周边村红白事专用场地,配备有专门的桌椅、餐具和厨师,每场次最多20桌宴席,并规定一般村民礼金不超过50元,困难低保村民礼金不超过30元,每桌宴席烟酒总计不得超过60元。创办以来,先后承办红白事超百场次,平均每次为群众节约3000元,切实减轻了人情支出负担。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和合雅集文化节-薛贞 摄.jpg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和合雅集文化节(薛贞/摄)

  

  过风楼镇党委书记刘亚楠说:“移风易俗改的是旧习惯,树的是新风气,暖的是百姓心。现在老百姓人情负担轻了,精气神更足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近年来,商洛市推进移风易俗规范报备制度、规范办事程序、规范宴请人数、规范酒席餐标、规范份子礼金、规范监督管理“六规范”。强化基层治理,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大幅减少基层群众人情消费支出,塑造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

  

  以“六规范”破陈规、立新规,将移风易俗纳入基层治理指标,既为群众“减负”又为文明“加码”。不仅破解了人情往来的“甜蜜负担”,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让共筑美好生活的时代新风成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为文明城市创建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商洛样本”。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美丽乡村长沙沟-江一龙 摄.jpg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美丽乡村长沙沟(江一龙/摄)

  

  商洛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移风易俗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模式,聚力提升农民精神面貌,让文明乡风劲吹、良好家风传承、淳朴民风焕彩,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