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孝感:以孝文化铸魂 绘就幸福养老图景
2025年10月1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孝感市委宣传部

  “以前担心吃饭没人管,现在下楼就能到幸福食堂,三菜一汤才5块钱,比家里做得还合口味!”时近中午,孝感市孝南区广场街道晒书台社区“孝厨”幸福食堂里,82岁的老爹爹端着热乎的饭菜竖起大拇指,二十多位老人围坐用餐,欢声笑语不断。这温馨场景,正是孝感市以孝文化为内核,推进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1011111202_83_11.jpg

  2025孝感孝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

  

  作为全国唯一以“孝”字命名的地级市,孝感素有“中国孝文化之乡”美誉。《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孝(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来自孝感,并绵延不断,仅明清县志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孝子就有近500人,“孝”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近年来,孝感市锚定“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将孝文化传承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度融合,通过顶层设计、政策保障、服务创新,让孝亲敬老蔚然成风,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顶层设计谋全局 孝文化浸润城市肌理

  

  “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孝文化从历史典籍中走出来,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惠及民生的精神动力。”孝感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实现这一目标,孝感市高位擘画,相继出台《大力推进文化跨越,加快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纲要》《关于加快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简称“孝十条”)等文件,明确“至孝至诚,图强图新”的城市精神内核,构建起“政策引领+品牌活动+全民参与”的孝文化传播体系。

  孝感汉川市湾潭乡打造“乡贤荟”品牌,吸引乡贤反哺家乡,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jpg

  孝感汉川市湾潭乡打造“乡贤荟”品牌,吸引乡贤反哺家乡,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

  

  每年重阳节前后,孝感市孝文化旅游节都会成为全城瞩目的盛事。自2002年首届举办以来,活动已连续开展17届,累计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全国孝文化交流的标杆平台。截至2025年,孝感市已累计选树孝德楷模236名,其中谭之平、刘青枝等全国孝星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形成独特的“孝感道德群星现象”。

  

  在孝感市文化中心,第十三届“十大孝子”发布活动的展板仍在展出。“看到这些孝子的故事,我特别受触动。” 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参观时说,“现在孩子的课本里也有董永、黄香的故事,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能让孝文化一代代传下去。”据悉,孝感市已将孝子事迹编入《可爱的孝感》《中华孝文化读本》等地方教材,并创作音乐剧《孝?感天地》、楚剧《一封家书》等本土文艺作品。其中《孝?感天地》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今年3月在武汉、孝感等地开展10场巡演,让孝文化以更鲜活的形式走进群众生活。

  

  政策保障暖人心 民生实事惠及万千老人

  

  “每月200块的高龄津贴准时到账,还有免费体检、免费公交,政府把我们老年人的事想得太周到了!”家住孝感市云梦县的91岁老人孙爷爷,细数着自己享受的惠老政策。自2024年1月起,孝感市统一全市高龄津贴发放标准,80—89周岁老人每月100元、90—99周岁老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500元,惠及高龄老人12.69万人。

  春节前夕,孝感汉川市城隍镇幸福河村摆起了百家宴,在浓浓的乡情中品味传统年俗.jpg

  春节前夕,孝感汉川市城隍镇幸福河村摆起了百家宴,在浓浓的乡情中品味传统年俗

  

  “以前总担心吃饭问题,孩子工作忙,自己做饭又不方便。现在有了幸福食堂,每天都能吃热乎饭,还能和老伙计们聊天,心里特别踏实。”在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高潮村“孝厨”幸福食堂,78岁的张婆婆边吃饭边说。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孝感市将“幸福食堂”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探索“乡贤捐助+市场反哺+社会共助”模式,市、县两级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确保老年人“吃得上、吃得好、吃得久”。2023年至今,全市已建设“幸福食堂”(助餐点)392家,实现中心城区社区和3000人以上村全覆盖,惠及老年人超74.4万人次。

  

  在医疗保障方面,孝感市也推出多项暖心举措。“以前挂专家号又贵又难,现在70岁以上老人免普通门诊挂号费,专家号还能减半,太方便了!”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刚看完病的75岁老人赵大爷拿着减免后的收费单说。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机构累计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减免挂号费62.41万人次,减免费用280万余元。同时,孝感市还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391户,新建“敬老车位”248个,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更安全。

  长兴铺村莲棉志愿服务队开展端午节志愿服务活动.jpg

  长兴铺村莲棉志愿服务队开展端午节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还通过‘孝着办’营商环境品牌,为老年人提供延时、帮办、上门等特色服务。”孝感市政务服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11月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特色服务3183件,帮助老年人解决社保卡办理、医保报销等难题。“以前办业务要跑好几趟,现在工作人员上门帮我弄,省心多了!”家住孝感市高新区的83岁老人刘奶奶说。

  

  服务创新提质效 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作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大悟县中医医院推行“两院一体”模式,将养老服务与医疗资源深度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康复”一站式服务。“以前老人看病要来回跑,现在在养老院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大大减轻了子女的负担。”中心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孝感市强化资源整合,推进农村福利院布局调整,7个县(市、区)实现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全覆盖。同时引进专业养老市场实体,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管理”等方式激发机构活力。

  孝感市大悟县三里城镇马鞍村,村民在幸福食堂过端午.jpg

  孝感市大悟县三里城镇马鞍村,村民在幸福食堂过端午

  

  在孝南区广场街道,200张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让失能老人实现“居家养老”愿望。此外,孝感市还积极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164家医疗机构获评“湖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4家公立综合性医院实现老年医学科全覆盖,13个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银发经济添活力 探索孝文化产业新路径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孝感市研究拟订《孝感市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举办全国银发经济主题大会等目标,推动孝文化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孝感汉川市分水镇复生垸 村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活动,共同维护美好村庄环境.JPG

  孝感汉川市分水镇复生垸 村志愿者开展清洁家园志愿活动,共同维护美好村庄环境

  

  “我们针对60岁以上老人推出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孝爱父母游孝感’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前来。2024年全年接待老年游客29.12万人次。”孝感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文旅融合,让老年人在感受孝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享受休闲时光。”此外,孝感市还联动国际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推动孝文化与健康养老、文旅休闲等产业互促发展,培育含孝文化元素的经营主体1000多家、注册商标500多件,让孝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孝道如水,润泽万物;敬老之举,蔚然成风。如今的孝感,正将厚重的孝文化底蕴转化为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务实举措、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生动场景。从“幸福食堂”里的饭菜飘香,到“孝着办”服务的细致入微;从孝德楷模的群星闪耀,到银发产业的蓬勃发展,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图景,正在澴(huán)川大地徐徐铺展。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