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化危机为生机 检察建议守护古树绿色传承
2025年09月1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陈伟 王依卓

        九月,秋意渐浓,夏日的浮躁逐渐消散。马坳村庙前的龙爪槐静静伫立,阳光穿过层叠的叶片,洒下斑驳光影。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它已在此生长四百余年。然而,这棵珍贵的古树周围曾堆满易燃物和垃圾,严重破坏了其生长环境。

  

  转机出现在2024年12月。三原县检察院通过“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接收到一条关键线索:县内多棵古树保护状况堪忧。检察官立即行动,全面摸排后发现,全县在册的15棵古树名木中,竟有11棵正遭受不同程度损害——有的因地面硬化导致根系呼吸困难;有的被电线缠绕,树干被钉入钢钉;有的周边堆置垃圾、易燃物,荒草丛生,火灾隐患突出;还有的未悬挂保护标识,失去“法定身份”。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古树的生命,更危及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记忆。

  

  2025年1月17日,三原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展示调查中发现的古树保护问题证据。参会单位代表围绕案件事实、证据及法律规定充分发表意见。“古树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历史见证,当前生存状况令人忧虑。检察机关推动系统性保护,让绿色瑰宝重焕生机,值得肯定。”“益心为公”志愿者这样表示。听证会后,检察院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宣告送达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全面开展整改。整改过程中,申请专项资金,特邀林业专家现场指导,落实“一树一策”复壮修复方案;与古树管护责任主体签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书》,实现精细化、常态化管护;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古树保护法律法规,推动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看着老树重焕生机,心里真舒坦!子孙后代又能在这树下乘凉、听故事了。”村民李大爷对检察官欣慰地说。如今,古树周边环境焕然一新杂乱线缆和钢钉已全面清理,曾经“无名”的古树纷纷挂上醒目保护牌,拥有了正式“身份证”。微风吹过,树叶簌簌作响,仿佛百年生命正从容呼吸,与这座古老小城相伴共生、共续。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