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三里乡地界,一块大石碑上“信义三里,四姐故乡”两行大字令人印象深刻,短短8字,讲出三里乡的精神高度与文化内涵。让人不禁驻足,好奇这片土地藏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份疑问,走进马坡村寻找答案。
恩施州景阳旅游文化周篝火晚会(周琴华/摄)
一鼓新风:非遗里敲出的文明节拍
“大家都来听我唱,唱一个人民的新风尚,我劝大家是不整无事酒哇,莫给人们是增负担,哎呀我的哥哇,莫给人们是增负担……”在三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喜花鼓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何春兰为大家唱了一首不一样的喜花鼓——《禁整无事酒》。
“我们从小就听喜花鼓,突然听到唱禁整无事酒的,既感觉新鲜又会不自觉跟着唱。”马坡村村民刘晓燕说,在三里乡,喜花鼓经典曲目《黄四姐》绝对是家喻户晓,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都能唱几句:“黄呀四姐儿呀!你喊啥子儿嘛。我送你一对玉镯子儿呀……”
喜花鼓,又称“打喜花鼓”,是建始县的民间艺术,以“亦歌亦舞、即兴编词”为特色,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恩施州龙坪堂戏
如今,这门老手艺有了新用法。2021年,三里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后,迅速组建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和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与她一起的9位喜花鼓代表性传承人主动加入,经常以志愿者身份到马坡村开展乡风文明志愿服务。
2024年马坡垃圾分类分拣中心建成前,何春兰带着队员泡在乡城管中队,搭配快板唱出“电池灯管投到固定桶里去”等垃圾分类歌词。殡葬改革、禁整无事酒、党的政策,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喜花鼓文化志愿服务队员们都会用喜花鼓的唱腔进行改编并演唱。不仅如此,全民读书日活动、美食节、梨花节、村晚等各类文艺活动,团队都会进行免费义演。
“有了她们,感觉我们的文化生活更丰富了。”“现在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年高考后都没有要整学酒的人了。”……村民们的感慨,正是非遗文化浸润文明新风的生动注脚。如今的马坡村,社风清朗,人心和顺,老手艺敲出了新时代的文明节拍。
一叶传承:古茶里种出的文明基因
“这就是马坡村以‘茶文化’为主题正在建设的文化礼堂。是集茶叶产销、茶文化研学、茶技艺交流互鉴于一体的综合开放性文化礼堂。”在文化礼堂建设现场,马坡村党总支书记吕宗东介绍。
马坡村文化礼堂是恩施州已建的56个文化礼堂之一,在上世纪70年代,马坡村家家户户就种茶,在多年发展茶产业过程中,村民们以茶为媒介,进行交流互动,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提炼了“茶和天下、茶艺至臻、茶苦回甘、茶新时异”茶文化精神内核。马坡茶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长权就是代表。
恩施州花坪火龙(朱翠萍/摄)
“十株茶树王长在了我的田里,我就要对得起这个招牌,做出来的茶品质要顶好。”王长权指着墙上悬挂的古茶树照片说,做茶40余年靠的就是讲诚信、保品质,连续40年在他手里买茶的固定老客户有50余位。
在王长权看来,做好马坡茶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就是要有好的茶树、制茶天气温度要适中,地利就是要找到适合茶树生长的土壤,人和就是需要做到修身养性,不仅要保持平和心态,还要做到邻里和睦,乐于传授种茶、做茶技巧。
恩施州鹤峰县“文明特使”周进清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只要肯学,我都会毫无保留教。”王长权说,现在不仅自己的3个儿女在从事马坡茶的种植、线上线下销售,村里不少人也学习了制茶技艺,将种茶作为主业发展。
茶农刘必荣家中25亩地,有20亩都种上了茶,如今已进入丰产期。“种茶既减少了水土流失,又有了可观的收入。”指着地头的翠绿茶陇,刘必荣算起了细账:“种茶急不得,在非采摘期也要做好管护,3年后可采收春茶,5年后可采收夏茶。”精心打理后,刘必荣的茶园亩产值达4000元。
以茶为媒,马坡村邻里谦和相待、和善相处,人们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合力打造和美茶园,与客户和气生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兴和之路。
一村新貌:交融里生长的文明画卷
“这里不仅能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还能在天幕下品尝美味的烧烤,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美好时光,比在城市咖啡馆更有诗意!”来自武汉的游客闵东哲说,自己是刷抖音看到这个森林咖啡屋,特意带着家人来体验。
站在咖啡屋的观景台上远眺,青翠的茶田与云海相接,露营基地的白色帐篷点缀其间,游客或体验采茶制茶,或围炉煮茶赏景,或在水窖书屋沉浸阅读,昔日的“单一产区”如今变成了“茶旅综合体”。
恩施州建始县三里乡的州级非遗——土家“十姊妹”(吴冰/摄)
在马坡村,“和文化”成为最好的“黏合剂”,既成为村民发展马坡茶的处世哲学,也推动着茶旅融合发展。
邻里间你帮我采茶、我教你炒茶成了常态,红白事不攀比、垃圾分类成自觉。“风气正了,游客自然来。”马坡村党总支书记吕宗东指着森林咖啡屋笑道。
看中马坡村的淳朴民风与良好茶旅资源,几家市场主体陆续落地投资兴业,马坡森林露营基地、森林咖啡屋、柴窑面包、水窖书屋、木屋民宿、文化礼堂等相继建成运营。
水窖书屋成为马坡村开展文化活动的又一重要地点。全民读书日,喜花鼓传承人何春兰带着队员,与村民围坐读诗,读到兴头上便打起节拍:“黄四姐儿呀,递本书儿嘛,读得香来笑得甜,日子赛过蜜罐儿甜……”引得满堂喝彩。
今年“五一”假期,马坡村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带动茶叶及周边产品销售额超15万元。
马坡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在茶农的笑脸上、在游客的赞叹里、在非遗与时代碰撞的火花中,一幅“茶香润心、鼓韵扬善、新风惠民”的文明画卷,正越绘越鲜亮。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