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秦岭深处的山阳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漫山红叶与千年古镇交相辉映,自驾车流汇聚成线,2025年“双节”假期,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以天竺山、漫川古镇为核心的文旅产品持续火爆,不仅展现出秋日盛景的独特魅力,更在市场表现与文旅融合上呈现诸多新亮点,成为陕南地区文旅消费的“黄金名片”。
天竺山红叶盛宴
天竺山盛景:海拔梯度间的红叶盛宴
作为秦岭红叶核心观赏地,天竺山因气候略晚的特殊性,呈现出“初赏期向盛期过渡”的独特景观。高海拔区域(1800米以上)的天柱摩霄、云盖观周边,火炬树与黄栌已染上40%左右的绯红与橙黄,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中海拔区域(1200~1800米)的望仙亭、仙岛瑶台,五角枫与鸡爪槭正悄然转色,近期已渐入佳境,成为游客打卡的“新晋热门”;低海拔区域以浅黄底色为主,为整座山体的色彩过渡增添了层次感。
景区贴心打造“红叶云海观测台”,每天早7点,实时发布云海概率预报,让游客有机会捕捉“红叶与云海同框”的绝美画面。10月1日—8日推出的“华夏双庆天竺寻仙”活动,每日两场仙侠舞蹈走秀与望仙亭“嫦娥奔月”飞天秀,将自然景观与文化演艺完美融合,清晨逆光下的红叶与飞天演员的衣袂飘飘,构成无数游客镜头里的“年度最佳画面”。漫川古镇:红叶映古建的诗意栖居
天竺山日出云海
漫川古镇的秋日胜景藏在青砖黛瓦间,与天竺山的壮阔联袂出圈。靳家老屋前的百年银杏与石板路两侧的红叶相映,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黄金取景线”;傍晚时分,古镇灯笼渐次亮起,红叶在暖光中更显温润,“红叶映古楼”的景致吸引大量游客开启“夜游模式”。
黄金周期间,古镇“千年秦楚韵”活动持续升温,游客在赏红叶的同时,沉浸式感受秦楚文化的交融魅力。剪纸、竹编等非遗体验项目前排起长队,古镇的烟火气与文化味在此刻完美交融。
市场表现:自驾主导增长,消费活力迸发
据山阳县文旅部门统计,“双节”假期,天竺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漫川古镇接待游客15.3万人次,古镇内核心民宿及酒店平均入住率达95%,提前一周便宣告满房。这一组数据背后,是“红叶+古镇”组合产品的强大吸引力。从西安、武汉等地自驾而来的游客,大多选择“天竺山赏叶+漫川古镇休闲”的两日游路线,形成“白天登山观景,夜晚古镇休憩”的行程闭环,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
天竺山盛景
得益于G70福银高速、G40沪陕高速等交通干线的便捷性,今年“双节”假期进入山阳县的自驾车辆总计约25万辆次,其中70%以上直指天竺山与漫川古镇。为应对停车需求,景区周边增设3处临时停车场。自驾游客的来源不再局限于陕西本省,来自湖北、河南、四川、重庆等地的车辆占比提升至30%,标志着山阳已成功融入周边大中城市的“4小时自驾旅游圈”,市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
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直接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二次消费的增长。天竺山脚下的“望岳农家乐”推出“红叶主题套餐”(板栗炖土鸡、野菊茶蒸蛋),以人均60元的消费标准深受游客青睐;漫川古镇的手工豆干礼盒、丹凤红酒便携装等伴手礼销量同比增长50%,野生猕猴桃、新鲜板栗等时令特产更是供不应求。
文旅新亮点:融合发展破圈,全域旅游提速
天竺山、漫川古镇的强势带动,山阳县周边乡村旅游也迎来发展机遇。天竺山脚下的前店子村,依托景区客流发展采摘、农耕体验与特色民宿,这个假期接待家庭游客超万人次;法官秦岭原乡结合稻田音乐会,推出“红叶+稻田”的乡村景观,游客在欣赏红叶的同时,感受田园野趣。“景村联动”模式丰富了山阳文旅产品体系,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景区受益、乡村增收”的双赢。
漫川古镇街景
漫川古镇围绕“朝秦暮楚”历史IP,通过秦腔与汉剧展演、漫川八大件制作技艺展示,让游客深入了解古镇的文化底蕴;天竺山结合“仙侠”元素,打造“华夏双庆天竺寻仙”活动,赋予自然景观文化内涵。文化IP的深度挖掘,山阳县由“卖景观”,转向注重“传文化”,山阳文旅从“同质化”困境脱颖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辨识度。
面对庞大的客流,山阳县启动智慧旅游协调机制:通过“山阳文旅”公众号实时发布景区客流、停车位信息,方便游客错峰出行;在高速出口、景区入口增设志愿服务岗,提供咨询、引导服务;天竺山索道上站、漫川古镇游客中心设医务室,保障游客安全。这些智慧化、人性化的服务举措,有效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漫川古镇民俗活动
未来,山阳县将继续深化“红叶+古镇”IP,拓展“红叶+康养”“红叶+研学”等新业态,打破“一季热、四季冷”的局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动文旅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