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陕西商洛:书写“22℃康养之都”双节崭新篇章
2025年10月13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何有武 张召 张赛霄 白晓娟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陕西省商洛市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盛宴惊艳四方。从终南山寨的仙侠巡游到秦岭博物馆一夜爆红的汉服雅集——吸引超5000人星夜赴会,这座秦岭深处的城市,正用创意与温度书写“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崭新篇章。

  

  立体矩阵营销 重讲商洛文旅新故事

  

  商洛的文旅破圈,始于一套精准高效的立体营销组合拳。节前,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推介活动从南阳延伸至西安、武汉,再到江苏南京的苏超现场,形成跨区域的营销网格;柞水县终南山寨举办的全国“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化活动登陆央视,更是让商洛文旅的影响力实现量级跃升。这种“线下推介+央视曝光”的传统路径,与新媒体传播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商洛文旅构建起内容传播的新阵地。130多条文旅宣传视频创造了超500万人次的浏览量,其中“跟着赛事游商洛”系列短视频仅30余条就收获百万级关注,天竺山景区#仙侠天竺#话题更是以300万播放量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这种“传统媒体树权威+新媒体引流量”的传播策略,精准触达了不同年龄层的客群,为“双节”市场预热积蓄了充足人气。

  

  更具深意的是,商洛将营销活动与文化IP深度绑定。第十三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分会场活动与各类文艺演出、主题展览联动,中心城区及各县区持续开展“2+N”常态化演出,让《情怀》《带灯》等经典剧目成为流动的文化名片。洛南县国庆群众文艺晚会、市文化馆的国庆主题演出等精品节目,丰富了节日文化供给,更通过文化共鸣增强了旅游吸引力,实现了从“流量引流”到“文化留客”的深度转化。

  

  沉浸式体验革命 重构文旅消费新场景

  

  走进秦岭博物馆,游客们或手持毛笔在扇面上勾勒中秋月色,或身着汉服聆听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这场名为“华裳映月,中秋雅集——博物馆之夜”的活动,让5.3万人次的游客体验到了文博旅游的全新打开方式。商洛的文旅融合,正通过沉浸式体验的创新,重构着传统景区的消费逻辑。

  

  在商洛的各大景区,文化体验正从静态观赏转向深度参与。该市推出“商洛瓜果飘香研学旅游线路”“商於古道文化体验研学之旅”“行摄秦岭秋色流彩光影之旅”等4条秋季主题精品线路,串联秦岭博物馆、江山景区、棣花古镇、金丝峡、牛背梁、终南山寨等核心景区,兼顾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沉浸体验,成为游客寻古探幽、登高赏秋的热门选择,有效带动了酒店、餐饮等行业消费提升,高品质酒店入住率接近90%。山阳天竺山的仙侠主题场景中,八仙迎宾银票互动、NPC巡游、飞天表演等项目构建起完整的“仙境叙事”,游客由旁观者成为仙侠世界的参与者;终南山寨篝火晚会火爆出圈,是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碰撞出的火花,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文化盛宴;丹凤棣花古镇的实景演绎与篝火晚会,将文学IP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盛宴;镇安童话磨石沟景区每日6场的手作体验,让亲子家庭在创作中感受非遗魅力。这种“主题化打造+互动式体验”的模式,使全市重点景区接待人数再创新高。

  

  乡村旅游同样在体验创新中焕发新生。峦庄天麻小镇的农事体验、武关段湾的户外露营、毛坪茶园的采茶制茶活动,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特色体验产品;洛南县音乐小镇则通过全民星光舞台SHOW、静板书非遗展演等年轻化活动,成为年轻人的打卡胜地,夜间消费占比大幅提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商洛将农特产品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洛南豆腐?洛南核桃促消费活动、丹凤酒庄的葡萄丰收节等,实现了“旅游体验+产品消费”的价值链延伸。秦岭江山景区对姓名含“建国”“国庆”“爱国”游客免票,蟒岭绿道景区酒店六折优惠,丹凤酒庄免门票参观并推出酒品折扣,木王山森林公园住酒店免门票,牛背梁景区一票游全年等,让游客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实惠。

  

  非遗活化成为体验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全市推出的17项非遗文化活动,构建起多元化的传承展示体系。秦岭博物馆的绒花制作体验、镇安县文化馆的非遗展厅、法官原乡稻田音乐会融合的剪纸、竹编体验等,让非遗走出博物馆,融入旅游场景。洛南李艺馨直播大舞台通过新媒体手段传播秦腔艺术,累计浏览量超100万人次;商南民歌大家唱活动则以群众参与性极强的形式,让地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静板书展演、陶艺体验、非遗进景区、民歌戏曲展演等活动在各景区轮番上演,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商洛深厚的文化底蕴。

  

  服务保障升级 构建文旅发展新生态

  

  “没想到景区停车场免费,市区道路泊位不收费,这个假期来得太值了!”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商洛惠民措施带来的获得感。“镇安县城区党政机关单位在双节期间提供了12处278个车位供游客免费停车。”镇安县文旅局的小关介绍说。双节期间,商洛推出的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交通保障方面,商洛北站加开复兴号动集动车组列车,七县区部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有效缓解了假日出行压力。景区优惠更是诚意满满:秦岭江山景区对姓名含“建国”“国庆”“爱国”的游客免票,蟒岭绿道景区酒店六折优惠,牛背梁景区推出“一票游全年”政策,一系列实打实的优惠措施让游客获得了真切的实惠。数据显示,这些惠民举措直接带动高品质酒店入住率接近90%,商州大烩菜、漫川八大碗、柞水十三花等特色美食成为消费热点。

  

  四条秋季主题精品线路的推出,彰显了商洛文旅资源整合的智慧。“商洛瓜果飘香研学旅游线路”“商於古道文化体验研学之旅”等线路,巧妙串联起秦岭博物馆、江山景区、棣花古镇等核心资源,兼顾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沉浸体验,形成了“点上出彩、线上串联、面上开花”的全域旅游格局。特别是商南金丝峡、丹凤棣花古镇等景区通过功能完善,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综合体验,推动旅游消费从“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

  

  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是文旅融合的底线保障。商洛建立起多部门协同的保障机制,文旅系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927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人员开展全域巡查,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联动保障重点景区周边交通畅通。针对特殊天气,商洛市及时开通入境短信提醒服务,在高速公路出口设置党员示范岗、文明服务岗,提供雨伞、开水等暖心服务。这种“制度保障+科技预警+人文关怀”的保障体系,为游客营造了安全、舒心的旅游环境,也为文旅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清明假期旅游收入增长1.74%,到“五一”假期11.8%的增速跃升,再到双节期间的文旅盛宴,商洛的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良好态势。这座城市通过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激活文化的深度实践,不仅提升了“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的品牌影响力,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势、文化底蕴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秦岭的绿水青山与厚重的历史文化相遇,传统非遗与现代体验碰撞,商洛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着宝贵经验。


  [编辑:王正]